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天落红随风去,犹有满园菊花香

(2021-10-23 13:21:04)
标签:

秋风

菊花

微凉

分类: 散文、故事
漫天落红随风去,犹有满园菊花香            漫天落红随风去,犹有满园菊花香

         一帘秋风起,满园菊花香。它们,用五彩缤纷,美轮美奂了这个季节,给浪漫的秋天化了一个浓浓的艳妆;它们,一派傲气凛然,恰是风韵正茂,迎霜绽放。
         那些小小的花朵,总是开在深秋季节,在院子里吐露着清芳,白的像雪,黄的如画。
         菊花,性温和,随地可长。看似平凡的它们,却千姿百态,精致极了;明丽的颜色,耀眼极了;浓浓的药香,好闻极了。它们有的生在山间野外,是一种撒泼的娇俏;有的长在花园苗圃,是一派妩媚优雅;也有的养在天台庭院,又是一种小家碧玉的清香。
         我自幼喜欢菊花,是受二伯的熏陶。二伯喜欢养花,他家的院子就是一个大花园。在我稍稍懂事的时候,就经常去他家玩,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就是菊花。
         二伯家的菊花,是那种极普通的小花,根深、叶肥,洁白的花瓣,绒黄的花蕊,虽不比“十丈珠帘”、“紫雪金丹”那些名贵菊花耀眼,却也别具姿态,令人神往。. 
         在“动乱”的年代,人们是不敢养花的,怕被人说成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或“香花毒草”。可二伯是离休人员,还是悄悄侍弄着一些花草,尤其是菊花。
         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注意精神生活,村里爱花养花的人越来越多,追求美的享受已成了生活的必然。从此,二伯家院子里的花也越发多了。每逢秋天,菊花更是缀满各家,芬芳飞出庭院,溢满村庄,赋予人们一种柔美和谐的情调。 

                        漫天落红随风去,犹有满园菊花香

         又是深秋了,满园落红化尘去,独独菊花洒清芳。下午在小区的花圃里,我拍了几张菊花照片,传到电脑上后,觉得比长在园子里更加漂亮。   
         秋夜,月色微茫,清风新凉。望着窗外的秋菊,百花之中它最晚,待到万紫千红后,它才姗姗的开花。杨万里在《咏菊》里说:“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是的,不是春光对菊花见外,是它自己选择了风霜。
         其实,菊花何时开放,是生长规律,是自然现象。只是到了人们眼里,观其兴衰,就冠上了思想。认为愈是寒冷愈精神,就佩服,就欣赏,于是就赋予了它坚强。对一些无法释怀的东西,人们便会从万物里去寻找,菊花就成了愈挫愈勇的学习榜样。
         大概也由于此,菊也得到了文人墨客的格外欣赏。自古以来,他们都以菊自喻,酷爱菊花。这其中,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为千古绝唱。还有黄巢的那几句:“等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的铿锵容貌,他的那种豪放,那种杀气腾腾的造反精神,全都跃然纸上。
         一年四季中,秋风终是萧瑟的,它吹落黄叶,吹走候鸟,吹得百花凋零,吹得大地一片寂寥。纵然秋菊傲霜,终也挡不住秋风的横扫,所谓迎风怒放,也只是盛世一场;纵然秋菊脱俗淡雅,毅力坚强,其实也逃不掉六道轮回的凄凉。 
         再次浏览下午拍的那些照片,一张张秋菊,的确很漂亮。但是,在这些美的后面,却也暗藏着生命的结束,年轮的沧桑。再细细一想,所谓怒放,所以傲霜,也是因为它来到这个世上,没有遇见温柔的时光,也没有更长的T台让它行走,最终也只能下场。
         听了寒潮要来的天气预报,想楼下的那些秋菊,会在风雨中怎样飘摇?又一想,我们其实也和菊花一样,都是光阴的过客,虽有一季相逢,也只能是相视一笑。   
         纵然如此,每年的菊花,还是带给了我们一种精神,展现了一种风光,哪怕最终满地菊花残,也只是天地的轮回,演绎着四季的沧桑。
         不由想起了伟人毛泽东对秋菊的赞叹:“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窗外,萧瑟的秋风带着秋雨,千回百转,一路渐寒。好在此时还有菊花飘香,入夜,微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