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中的黄桷垭,重回作家三毛故居

(2019-12-19 10:41:19)
标签:

老街

学校

三毛

故居

分类: 散文、故事
记忆中的黄桷垭,重回作家三毛故居                 记忆中的黄桷垭,重回作家三毛故居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这里的网络和媒体都在报导:“消失的黄桷垭老街完美再现,网红重庆又新添一处老山城的文旅胜地。”
       报导的这条老街,位于重庆南岸黄葛古道的一个垭口处,周围长有很多黄葛树。以前重庆人喜欢把“黄葛树”写成“黄桷树”,黄桷垭也便因此得名。
       生命里有许多事,如风中的云,容易被时光忘记;生活中有一些人,如雨中落花,容易被心湖沉寂。而黄桷垭,却是我人生中的圣土,常会魂牵梦绕,温暖着我的漫漫红尘。
       在热闹的俗世光阴中,我读书的学校,就在黄桷垭镇。镇上这条老街,虽不长,却是我心里永恒的风景。在这里,六年的中学时光,永远是我值得感恩的岁月。
       这条老街,两边都是木质结构的双层房子。街上铺的青石板,加上随处可见的黄桷树,还有带梯坎的小巷、石制的水缸、竹编的簸箕,都在青葱岁月里,暖过我的光阴。
       这条老街,将一个又一个故事,掩埋在我的记忆里。沧桑的街道,吱吱作响的木门,推开便是坦然和真诚。难忘那些直白的光阴,没有过分的繁华与萧瑟,也无风雨也无晴。
       走出我们学校,往左穿过一条幽幽深巷,便是作家三毛的故居。门前也有一棵古老的黄桷树,多年来,一直与屋檐交错,虽已歪斜,却依旧昂然挺立。
       1943年3月26日,三毛就在这条街上出生。三毛六岁时,跟随她父亲离开了这里,去到台湾定居。也就是说,黄桷垭老街,留下了三毛的大半个童年光阴。
       站在老街端头的垭口,望山下,可以看见日夜奔流的长江,仿佛一条玉带蜿蜒东去。幼年时的三毛,定然也是时常站在这里,眺望这般广袤的景象,才能让她小小的心灵拥有一个洒脱的胸襟,写出了那些极具个性的文字。
       记得前些年,许多人喜欢一首歌叫《橄榄树》,那是三毛填的词。但我更喜欢罗大佑作词作曲的那首《追梦人》。觉得它是罗大佑献给三毛和青春的挽歌,它的演唱者凤飞飞也已离世,但她那空灵隽永的声音,在我心中,却是经典的永恒。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看我看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这幽怨的旋律,天籁般的歌声,神奇的故事,三毛的人生和死亡,都陪伴了中国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记忆中的黄桷垭,重回作家三毛故居

       今年国庆节后,我又回去黄桷垭,发现三毛的故居处开了一家“闲散茶社”。这是一家砖瓦结构的独立小院,墙上贴了很多三毛的相片,还有一张台湾《联合报》采访院主人的报纸剪贴,标题是:《三毛故乡在重庆,故居变茶社》。副标题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这是歌曲《橄榄树》的一句,也是三毛的心声。
       我叫了一壶茶,在竹凉椅上落座。从院子里可以看到重庆渝中半岛一角,还有长江,还有南滨路上的喜来登,视野十分开阔。院子下面是一片树林,黄葛古道就隐藏在那里。
       坐在三毛茶社中,浓荫密布下,偶尔有风吹过。我靠在竹凉椅上,双手枕在脑后,觉得周围一片寂静。匆匆中,忽然停下来,喝一杯清茶,想一段往事,感觉挺好的。
       走过老街,发现这世上的光阴,终不会为谁而停留,它的起落,总是跌宕着岁月。现今的黄桷垭,老街的另一头,扑面而来的是:超市、网吧、手机交费处、灯具店、大药房、服装店、珠宝铺,都市里有的那些气息,都在这里不断复制。
       站在熟悉的黄桷树下,我感受着繁华,体验着荒芜。我在风中徘徊,老街尽头那些高楼,长着雷同的面目,像一些涂脂抹粉的少妇,走过街市,一半炫耀,一半羞涩。
       对于许多人,一条老街,只是逝去的光阴。对我来说,黄桷垭老街,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不时会想起,黄桷树下那盘石磨,不知谁还会去转动它的乾坤。
       时光已从指尖溜走,岁月却凝固在这里。初心不易的老街,就这样静卧在长江边的南山上,任凭流年风起雨落,一直固守着它的青砖瓦屋,温馨地演绎着岁月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