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回旋地,皆是人生留白处
昨晚,妻子参加同学会去了,我便去看了一场电影。散场后,一个人走在街上,无心的打望着商铺橱窗,偶尔想着戏里的故事。看似孤单的我,心情却十分愉悦。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有时一个人走走,悠闲自在中,会有一种清风脉落。
林语堂说过,生命别太拥挤,应该有点空隙。他说的,大概就是让生命能有一些清闲时刻,就好像一幅水墨画,总有一些地方不用着墨,术语叫做留白。
所谓留白,即空白。对于艺术,它是一种美学,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又何尝不需要留白。比如我们对人做事,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总要给他人和自己留有一点余地。古人说,满则溢,盈则亏,物极必反,这应该是万物的自然规律。
想起一句话: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多亏是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那么拥挤,才有空隙喘息。其实我们回首岁月,你会发现那些留白处,都是十分美丽。
我不时写的一些文字,除了喜欢修辞外,也很注意内容的取舍。一位画画的朋友比较喜欢我写的东西,说是懂得留白。他说文字跟画画一样,太满太挤,会让人失去想象的余地。他还告诉我,留白这种艺术,在寂静与空旷处,自有无言无墨的妙境。
这让我想起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只有一个老翁和一叶小舟,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一些水纹,四周都是空白。这样大面积的留白,不单表现了孤独与空灵的况味,让画面充满了虚实相生的神韵,更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
艺术如此,生活其实亦是。记得小时候,我总是粘着妈妈半步不离,长大了就不知不觉跟妈妈拉开了距离。因为,我毕竟需要有个空间,用来思考自己的问题。
青春之所以美,也是因了许多的留白。没有说出的喜欢,留在那一抹低眉的羞怯里;没有牵到的手,把心事和一片树叶夹在了书里。多年后,那片树叶已干枯,但样子依然完整,还有香味。这些素色的留白岁月,未经洗涤,一直有着动心的美丽。
父母从小也教导我们,为人处事切记留有退路,万事万物都要留有缝隙。跨出家门后,很快我就体会到了,不论千山万水,不能把生活塞得太满,那样会活得很累。
后来更觉得,留白,有时也是给他人一个阶梯。钱学森在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后,主动辞去中科院的院长职位,他的退,无疑给了年轻人一个成长的机会。
一些人因为贪婪,灵魂深处的心事塞得太满,往往就会丧失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天上的麻雀不讨人喜欢,但人们却喜欢燕子。原因是麻雀离人太近,经常叽叽喳喳令人烦心;而燕子会适时迁徙,它让人想念,它懂得留白。
不少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最终是左手牵右手的感觉。这其实也因太多的人不会留白,不懂得在感情中留有余地。大量事实证明,婚姻里,恰到好处的距离才是明智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大概就是爱情留白的妙境。
生命的足迹,或深或浅,或远或近。大多数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没有人能在乎你过的累不累。所以生活的智者,并不追求尽善尽美,而总是给生活留有回旋之地。
所以,我们要经常注意,给自己和他人留一个空白转身。该远离的,就安静地走开,该放下的,就不要再去捡拾。这世上,留一分是情,留三分是念,留五分是美……
当然,留白并不等于空白,把握好其中的“度”,就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前次就有个朋友说:现在才明白,语言很金贵,少说一些好,留出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
入秋了,小区里的几棵樟树,叶子已经在纷纷飘零。站在湛蓝的天空下,望着掉落了一部分叶子的樟树,发觉又是一种别样的景致,既有一些樟叶陪衬,也有骨感的空灵。觉得,这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一半展示了生命,一半留存了希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