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钟声散尽,思绪蹒跚前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时刻就是除夕。除夕晚上,能够吃上好吃的,能够放烟花爆竹,第二天还能穿上一身新衣。
今年除夕,因为禁放令,天上少了烟花,但人间却同样飘满过节的温馨气息。当猪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依然又邂逅了一个人生驿站,经历了一个四季轮回。
除夕,始终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除夕,总是承载着岁月过往,把心的归期洗涤,并撩拨着对未来的畅想,使万般的情,都在年轮的圈中跳跃。
除夕,也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生肖会更迭,人也又长一岁。除夕之夜,千家万户都过得不亦乐乎,比如包饺子、看春晚、祭天地、拜祖先、吃年夜饭等等。
除夕晚上,看见一些遥远的问候,会让我的眼角温润。天涯与咫尺的朋友,就像一杯杯清茶,历久弥新。待到唇齿留香时,也有些风景,看似风轻云淡,转身,泪已倾城。
今年除夕夜,没有爆竹声,但可以静静地守岁。守岁,有一种特有的温馨,有几分神圣,也有一种使命。除夕,这个承前启后的节点,永远是中华文明的时间象征。
每一次除夕,当钟声散尽后,越加不想听信因果,只愿将世事归入风尘。作为一个凡间俗子,这些年,有些梦,做着做着就会醒;有些人,跟着跟着就远去。不由渐渐感悟,人生冷暖皆是一种留白,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觉得,今后更加应该卸下鲜衣怒马,把日子过成随缘随喜,将心择一方净土诗意地栖息。
望着平静的天空,记起多年前的除夕。那个没有电视的年代,年夜饭后,我就站在父亲身后,看他祭拜爷爷奶奶和故去的先人。当父亲双膝跪地,许念着他的心语时,一种神秘让我有些迷惑:爷爷奶奶在哪里?是在烛光里,还是在袅袅的轻烟里?
现在又是除夕,面对父亲的遗像,嗅着年夜饭的气味,似有浅浅的灵光拂动,如窗玻璃上滑下的露珠,沾着我的睫毛,浸着我的心湖,弥漫起了几许温情。
走下楼,伫立在除夕的夜空里,让思绪蹒跚前行。泛黄的经历,虽平凡的像一首催眠曲,但我依然努力寻觅走远的回忆。因为,哪怕是瞬间的痛苦或喜悦,都会让我寂静的灵魂明白,世间冷暖交替,拥有和失去并存,如此,才是人生。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随着时光慢慢流逝,体验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感知这个世界越来越光怪陆离。当我携了三百六十五日的尘埃,走在浮萍的光阴里,才深深感悟父亲当年虔诚后面的岁月,感悟了父亲不可言状的疲惫心情。
唉,这些关于过往的情感,就像一封封没有地址的书信,无法投递。望望窗外,那些摩肩擦踵的人们,不要看一个个欢天喜地,其实也有许多是无处安放的灵魂。
除夕过后又是新的日月,在变老的路上,总是要爱着点什么,如草木光阴,一书一茶,一粥一饭,都是生活的真味。其实寻常的欢喜都在点滴细微处,应该多做喜欢做的事,把身体照顾好,把灵魂安顿好,美好的光阴,其实都是自己给予的。
望着没有烟花的黑夜,终是有些明白:日子很长,要笑着慢慢走。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想见到远方的风景,唯有勇往直前,风雨兼程。
夜色阑珊的除夕,虽然少了天上的烟花,却多了楼宇间的流光溢影。明早起来大家见面拱拱手,一声:过年好,恭喜发财!照旧是浓浓的年味。
夜深沉,灯微暗,暖昧散尽。过年的气息,一直在夜空中摇曳。光阴回廊处,我会带着千年的守望继续翻山涉水,因为余生很贵,因为余生很短,一定要学会珍惜。
除夕钟声散尽,思绪蹒跚前行。夜,依旧深邃,风,仍在飘零,万家灯火的交替,送走了冬季最后的一秒感叹,当“难忘今宵”又一次响起时,便会听到新春的呻吟。
我们的人生,总是山一程,水一程。既然新桃已换旧符,那就将往事折叠,让残存的流年从容淡定。生活,本来就是不断取悦自己的过程,活着,就要温润自己,芬芳岁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