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光阴的巷口寻觅诗意
周末,懒散的醒来,发现和煦的阳光,洒满一地。客厅里开着电视,好像在播早间新闻。隐约间,听见妻在厨房里轻声地忙碌,这秋日的早晨,真是极好的恬静。
望窗外,湛蓝湛蓝的,顿觉天比夏日要更高一些。许多落尽繁华的树枝,虽略显苍凉,却也别有一番韵味。尤其是那些金银木,还挂着鲜艳的豆豆,红得那样端庄和忠贞。
阳光淌过我的肌肤,心里突然想:“这些俗世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每一个日子都有或浓或淡的滋味。”此时又觉得,如果将这两句话写在纸上,应该是不错的诗句。
顿悟,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缺少诗意。只是,我们多为尘世所累,总是背着现实的枷锁忙碌,没有发现而已。这个看似荒芜的世界,从来不缺少美丽。我们走在尘世里,前半程应该尽情地看风景,后半程就应该好好看风景里的自己。
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我很欣赏“诗意地栖居”这几个字,觉得它十分诱人。如果能这样生活,那我们内心必定会很安详、很宁静。能这样,无论生活多么拥挤,心中都会有一块空地,用来安放美丽的诗意。
一直觉得,诗意的心是纯净的。在纯净面前,所有生活的雾霾都会散去,所有邪恶的东西都会显形。所以,哪怕我们不问世事,但必须心有奇正。如果我们能带着诗意,在岁月的海上扬帆远行,在时光的草原上策马奔腾,就必定能感动时光,也能感动自己。
在纷扰尘世中,缠绕我们身边的,也许更多是忙碌。那些灯火阑珊,那些山水云雨,也很难唤回人们匆匆的脚步。于是我们的灵魂深处,就会缺少心灵感动,缺少安详与笃定;于是“诗意”两个字,就只能停留在纸上,飘浮在云端,一副不染尘世的样子。
前段时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铺天盖地。我很纠结何为“眼前的苟且”,却喜欢另外一句话——“把生活过成一首诗的样子。”这话说得很平常,没有什么远方,只说日子。对于过着日复一日寻常生活的我,正是因了这句话,使自己内心有了追求,有了发现美好的愿望,并知道了梦想与随意的含义。
继而,我便有意识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探索他的情思;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感觉只要如此,我们的智慧一定便会滋润濒于干涸的心田,能给灵魂注入诗意。
所谓诗意生活,也没有什么标准。我想,只要能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人生,用幸福的脚印丈量生活,你就会步履轻盈。无论现实多么喧嚣,总会有一个人陪你看风景,总有一双手温暖前行的路,总有一首歌听着就流泪,总有一段文字不忍触碰,长留心底。
一家人出门旅行,就算到了山穷处,走到水尽时,依然能够谈笑风生。如此心境,无关悲喜,无关风月,单凭依着车窗的远望,行在路上,也是一种落在眉间的惊喜。
周末清晨,与妻子一起去菜市。当她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时,觉得平淡日子中的这些琐碎,不温不火,不论其中的诗意有多少,却也能品出油盐柴米的云水禅心。
傍晚,有时会和妻沿江散步,执手握行。纵是天气微冷,可一路,有掌心的温暖护之。回得家来,门口摆放的拖鞋,刚好是一伸脚就能进屋的方向,那是妻在出门时细心摆放的。这些相伴的妥帖,这份暖心,会稳稳地抵达心底,应该也算得诗意。
诗意,只读这两个字,好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其实不然,诗意应该是极普通的,无时不在,处处有之。它存在于我们平凡的日子中,在每一盏阑珊的灯火下,在每一缕锃亮的阳光里。有个哲人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我们的精神。”
行走于红尘,不是所有的旅途都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梦想成真。岁月一声不响,但总能带你看更好的风景,让你遇见更好的人,更好的事。
明人洪应明有幅对联如是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这几句话,若读懂了,心中便会一路风景,诗意,就在天青烟雨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