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人文与高贵

(2017-07-13 09:46:01)
标签:

故事

人文

高贵

慎独

灵魂

分类: 朋友们喜欢的文章
我们的人文与高贵                   我们的人文与高贵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让这个庸俗的世界,变得如此高贵。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作家梁晓声一次在法国访问,跟两个作家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细雨。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着他们的车子。
   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一个劲地扑向他们的车子,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满是污泥。他们的车一直跟在后面。梁晓声想,虽然路很窄,但也是可以超过去的。于是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 
   正说着,前面的车突然停住了,下来一位先生,先对梁晓声他们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他把自己的车靠边,让梁晓声他们的车先开了过去。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
   梁晓声说,这段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而我读了这个故事后,却在想什么是“人文”。
   觉得,“人文”应该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以自我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它关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公平、正义,它是骨子里的高贵。
   一个人,真正不被世俗纷扰,不随波逐流,能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把境界放宽,又谈何容易。那些被功利化的人心,自古有之。愚昧的东西有时就像流行病一样,一传十,十传百,真的很骇人。当然,高尚的行为,也会有春雨的效应,也催生着美好的花红柳绿。
   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需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就能够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 
   其实,谈人文也好,宗教信仰也罢,能够懂得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好好地约束自己,给孩子做出表率,让后辈有好的素质修养,这样的作为,方能妥贴一生岁月。

      我们的人文与高贵

   一个人的高贵,不是他拥有豪车别墅,也不是随从前呼后拥,穿着高档奢华,佩戴金银首饰。人的高贵是一种融化到骨子里、渗透在血液间,从内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高贵的人,他的举手投足,他岁月里的点滴,都会婉约成风景。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慎独”一词,它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简言之,就是在独处或无人注意的时候,行为也应该一丝不苟,必须谨慎,它是个人品行的最高评判标准。
   《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安帝时,荆州刺使杨震赴任途中,道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为报杨震提携之恩,“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杨震拒绝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而你这样做却太不了解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 “羞愧而出”。这就是著名的箴言“四知”。
   这个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像杨震这样做人坦荡,即使没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的遵从自己良心的人,已寥寥无几。 
   所以,“慎独”是一种修身之道,“慎独”就是要老老实实的面对良知,清清白白的面对自己,坦坦荡荡的面对这个世界,用一颗干干净净的心,换来自己高贵的人格。
   我们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大国,品行高尚的人比比皆是。那就暂且原谅那些愚昧的人,用我们的人文效应,积极对他们潜移默化,总有一天,愚昧的人就会成为少有的异类。
   若想国家更进步、社会更和谐,我们必须以文化立国,崇尚理想、精神与美德。
   我们现在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殿堂之中,也徘徊在人文精神匮乏的废墟之上。我们如何能在骨子里高贵起来,重拾魏晋风骨,提高人文素质,的确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我更希望那些愤世嫉俗的人,在抱怨各种不公的社会现象时,不妨先思考从个人做起,约束好自身,做个自律的人。要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纯净,必须以简单清宁的心喂养灵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