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红尘冬日情
我生长的这方土地,春天是生命苏醒的季节,夏天是万物勃发的季节,秋天是大地成熟的季节,冬天则是休闲的季节。这里的人们,虽按四季从容度日,累了,也会抱紧自己。
冬日,窗外的苍翠,再也包藏不住大地的本色。放眼望去,水瘦山空,天高地阔。冬天的那种含蓄,像一幅洁白的水墨丹青,虽是淡淡的一抹素描,却干干净净。
周日午后,泡一壶清茶,须臾间,便是满室香气。明净的几案,一本珍爱的书,几行喜欢的句子,伴着岁月的闲适。静看杯中的茶叶,卷疏无声,绽开着天地间的灵气,沁暖了窗外的冬日,沁暖了茶杯,沁暖了心情。此时,不语,便是懂得。
一杯下午茶,延续到夕阳西下时,默默而又耐人寻味。或许只有把身体安放在冬日的闲适里,才可以让我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与灵魂更接近,与自己更亲密。
“心无尘,自清净。”这是佛家修心的禅语,也引无数尘世凡人,时时刻刻想去效仿和追寻。或许,一个人最好的休养生息,一生最美的价值,便是内心的纯净。
走过了无数风霜雪雨,发觉冬日最具禅意。它像一首抒情诗,既粗犷豪放,又婉约细腻。
每逢冬日,面对纷飞的细雨、扑面的寒风、满目的枯枝,我都别无选择,只能将一颗疲惫的灵魂,浸润在茫茫荒原里,慢慢烹煮岁月。这样,无论何时,我都会是一个温暖的归客。
走进冬天,走在雪地里,回望身后那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深感,岁月虽无情,却是柔软的。只是太多时候,我们光顾匆匆前行,却忘了捡拾途中那些温暖和美丽。
有一年冬天,因患感冒,输了十多天的液后,依然头昏脑沉、浑身犯困、后背发冷。在朋友的推荐下,有幸邂逅了一位老中医。老先生80多岁,身材高挑,面容清瘦,说话不慢不急。当我说明来意及症状后,他让我伸出手腕,右手把脉,左手捻须,屏声静气,双目微闭。良久,他“呵”地一声长叹,把脉的手缓缓抬起,慢慢睁开眼来说道:感冒拖得久了,已现寒症。不过来得还算及时,吃这两副药后可愈。
果如老先生所说,吃完他开出的两副药后,纠缠十多天的感冒便彻底好了。第三天早晨醒来时,顿觉神清气爽、手脚灵利。不由悟得,这世间,你温柔了,贵人就会降临。
如今,老先生已过世多年,但他开的药方我却一直保存。自那以后,每当有朋友感冒,出现浑身犯困、后背发冷现象时,我都会照方推荐,吃完两副准保痊愈。不过,每每这时,脑海里便会闪现老先生给我把脉的情景。只可惜,那个冬日的有缘相遇,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感激之余,又平添些许“人生苦短”的叹息。
有风吹过时,喜欢调出轻柔的音乐,就着一杯香茶,陪季节走过萧瑟。窗外的暖阳,虽柔和,仍带寒意。冬天,寒冷在外,温暖在心。它毕竟属于长风,属于冷月,属于白雪。
我懂得冬的薄凉,亦懂它的深情。它隐忍着禅意,像一幅无色的铅笔画,浪漫都在骨子里。
我问佛:今年冬天会不会下雪?佛说:不要只盯着季节,忘却修身养性。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在我睡着的时候?佛说:人生本来就看不到所有的美丽。我问佛:仓央嘉措说,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修行,也能相遇,是不是?佛笑了,谆谆教诲说:转山转水转佛塔,命运天注定,有缘,自然而成;无缘,也只能静守红尘,否则徒增恨意。
深夜躺下,所有的故事都已沉睡,天越来越冷,而心却越来越静。深感,人生大多都是匆匆过客,不知道我们在什么时候已远隔天涯,也不知道明天又会遇到谁。
希望和欲望仅一字之差,却有千里之外的距离。好想,一觉醒来,自己还能像个婴儿,有明亮的眼神,清爽的笑容,如一场清雪后的世界,洁净如新。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们意气风发的容颜,终不敌荏苒岁月。自知不是追赶季节的勇者,到不如跟着节令的脚步过日子,一诗一盏茶,一坐一生静。
喜欢沉默的冬日,无语,如哲人。喜欢以禅的心性存于世间,以莲的品格约束自己,以花的姿态笑看人生。我十分感谢总是遇见对的人,入得了红尘,出得了红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