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雪上孤与独
一日,读唐人柳宗元的《江雪》,有感其中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修辞上看,列锦白描移情,三位一体,确实堪称一绝。可我觉得,此诗更绝的是,它向人讲述了一个道理:在岁月的角落里,人是可以独而不孤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十个字,告诉人们,孤与独并非一回事。在光阴的巷口,孤不一定是因为独,独也不是孤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自称孤,因为他要体现地位,有拒人千里的冰冷气息;而独是江湖侠客的品格,独来独往,独立不群。所以,孤是孤家寡人的体现,独是一种保持自我的氛围。
说到孤和独,我会想到俩个人。一个是捷克小说家昆得拉,是个“孤”的典型。他自小不与人沟通,十分封闭。他博览各种知识,一个人活在书里。他的文字十分谦卑,十分小心翼翼,却又嘲讽苍生。“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就是他的名句。
另一个叫尼采,是个绝对“独”的人。他写的“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瞧这个人”、“快乐的智慧”等等,里面的内容和题目没有什么关系,牛头不对马嘴。他自顾自地写的一些东西,我基本上没看明白,他的作品绝对不可以理喻。.
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孤一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泾渭分明。
“孤舟蓑笠翁”的孤,是孤寂,是疼痛,是苦涩。就如,但凡有人说“我们孤儿寡母”,总能赚取到同情的眼泪。因此,孤更多是一种失去,是一种情感上的缺失。对孤儿,失去的是亲人的关爱和教导,对寡妇,失去的是丈夫的依靠和爱惜。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孤的际遇,人生之路,也是孤的累积。从小到大,正是身边许多人的离去或故去,我们才能在孤中千回百转,羽翼丰满,褪茧成蝶。
现在再看“独钓寒江雪”几个字,却是潇洒而浪漫,笃定且坚毅,有一种沧桑厚重的美。
这里的独,是远离烟火人间后,天人合一的自由。风不再寒,雪不再冷,一种独特的安宁油然而生。此时此刻的天然清静,显得那样宝贵,宝贵得让人不禁屏住呼吸。
所以,独,一般来说是轻松的,也是自由的。午后,独自一人骑着单车徜徉,整个下午都是你的,多一个人就不轻松,就会累;打开一封情书,那些亲密的词句让你喜难自抑,整个爱情都是你的,你不可不独,多一个人就不自由,就变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里,人间桃花已近荼蘼,山寺的桃花独独一份,就会被人们珍惜。仰望高高的山峰,一座山寺,美不胜收,两座山寺,会丑不可揭。
一个孤,一个独,两者的差别还在于内心的感情。孤,是人的心理问题,缺乏与他人的内心交流,总是自我封闭。不过,孤也是独角戏的真情演绎,往往会静守着一份性情。
独,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的境态,不会伴随终生。独若不是因为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哲学家周国平说过:“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这就好比清晨的光阴,犹自明媚,不惹埃尘。
寒江雪上的孤与独,的确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孤,是一种高傲的心态,有不可阻挡之势。独,是一种暂时的一人而居,光阴寂寂处,不语,亦是深情。
对我而言,我不愿意孤,却偏爱独的氛围。觉得,人最自然的状态就是独处,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觉得,良心只在夜深人静时,才悄悄出来敲打灵魂;觉得,寂静中可以看时光流转,听心的声音,忆斑驳流年,想尘封往事。
窗外,青山翠绿,一树鸟鸣。望辽阔的天幕,白云是孤的,于是,有了白云的飘逸;看辽阔的大海,一滴水是独的,于是,它折射了太阳的光辉。
茫茫人世中,每个人都有一段过往,每个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其中的孤是一种心结,独是一种状态;孤是一种丢失,独是一种找寻。孤使人绝望,独使人深情。所以我说,孤是孤,独是独,孤和独不可含混。孤是“孤舟蓑笠翁”,独是“独钓寒江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