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时尚都市
生活在时尚的都市,想要清静很难。不过,偶尔清静了,却又感觉有些不安。
天刚蒙蒙亮,雾霾便开始弥漫。执着的建设者们,为了打造城市,夜以继日地加班。几辆拉土的车,在晨风中疯狂穿行,肆无忌惮地吵醒了几条街。
小区的院子,在渐渐发白的天空下,悄悄醒来。睡了一夜的大叶榕,树叶正在陆陆续续打开。一只流浪猫,为了寻找好心人放的野食,到处东奔西窜,招惹得树上雀儿叫声一遍。
小区外的街心花园,大妈们早已翩翩起舞。音乐不停的响,她们不停地跳,那舞姿,那劲头,宛如优女,仿佛青春犹在。广场舞的盛行,也彰显了我们的社会稳定,国泰民安。
渐渐热闹的大街,车声夹杂人声,吵吵嚷嚷。远处那所小学,还没打开校门。孩子们在街上等着上学,有的吃喝,有的蹲着,有的站着,一个个青春年少,如花正开。
有些感叹,现在的孩子,养育成本节节攀升,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学校的周边,鱼龙混杂,也是个不敢恭维的地方。孩子们买的香肠,吃的鸡蛋,啃的面包,这些食品的安全,都是依托在小贩的良心上,而小贩的良心,却被金钱弄得意马心猿,黑白难辨。
一到上班高峰,车流人流,一齐簇拥在城市的眉眼间。那些生活中的光鲜与阴霾,大都表现在人们的面孔上。一位坐轮椅的老太太,每天被保姆推着待在小区外的汽车站旁。她的脸上总是盖了块毛巾,谁也弄不清楚,毛巾下究竟藏着多少人间冷暖。
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跟着父亲从斑马线上过马路。刚踏出两步,就被急驶而过的汽车吓了回来。孩子一脸惧色地问父亲:爸爸,我们原来住的那个城市,汽车见了人就停,这里的汽车为什么开得那样快?父亲说,那是国外。
屋檐上的日子,缺了又圆,一张张没有表情的面孔,冷漠得让人无奈。不管你是坐车还是坐船,特别是坐地铁,情感低头族随处可见,谁都不搭理谁,各有各的世界。
还有一些人,拿着手机边走边玩,走得快,翻动也快。偶尔有什么高兴的事,便将手机端在嘴边,边走边聊,一脸笑靥。看着他们,你不得不承认:现实的存在,都有精彩的必然。
透过繁荣和繁杂,可以感悟都市的古老和现代。小区门口的开阔地上,摆着一地青瓷器,卖主说是景德镇的古玩。似是而非中,就有人讨价,也有人会买。
高楼如笋云雾处,江灯玉带银河来。都市的夜晚,更加流光溢彩。一些人群扎堆处,经常有流浪歌手,多是背着吉他的青年。以前不大欣赏,总把他们与讨钱的相联系,现在才慢慢习惯。觉得人世间,也有许多歌声,与风月无关,这个世界的成长,也有太多的无奈。
一个城市的灵魂,多是通过文化来体现。觉得,一个城市可以忽略昨天,但如果只有今天,也是这个城市的悲哀。富足之后的无耻,危害更大,影响更深远。
中午去快餐店吃饭,一位妇女邻桌的人,边吃边摸出一支香烟点燃。还没吸到一半,那妇人突然端起饭碗离开,在与她眼光相触的刹那,我看到了一种无奈和埋怨。突然就觉得,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懂得能像一抹暖阳,在点燃香烟之前,就会多为别人储藏一点温暖。
这座千年的都市,汇集了巴渝人文,浓缩着蜀韵精彩。然而,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大潮中,曾几何时,千帆过后沉船畔,也留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遗憾。
也有一些人,屏蔽了外面的热闹,把一切都看的很淡。但却坐在居室的电脑上,一坐一天。这样的世界也许清静,却也没有激情,没有恨,没有爱。只怕,这会成为另一种颓废,那一路上无数跌倒了就爬不起来的灵魂,也会让人心疼不已,让坚持者更觉孤单。
推开窗,入眸,这一季,已是初夏时间。在日益现代的时尚中,依然可以读出这个城市的文化渊源。季节里,总有美丽的暗香浮动,生活中,总有热烈也有平淡。一代代人的行为举止和每天发生的故事,构成了都市的生活万象,也反映了人们俗世沉浮的内心世界。
也曾幻想在海边有座小屋,既可以触摸春暖花开,也可以面朝大海。可我知道,在太阳升起的地方,田间地头有清风,依依墟里有炊烟,可都市的繁华,却需要我们慢慢走,细细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