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凌寒寻梅两三枝

(2016-01-24 09:37:37)
标签:

凌寒

寻梅

雅致

幽境

暗香

分类: 朋友们喜欢的文章
凌寒寻梅两三枝                      凌寒寻梅两三枝

    光阴旧了,那些藏在岁月深处的曾经,一路相随,散发着如玉的光泽。数九天气,阳光虽有些清冷,却比秋阳多了一丝妩媚。冬日,虽寂寥,也有一些我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寻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
    第一次读这首诗时,还在上小学。记得老师讲,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他提出了变法,但得不到支持而内心十分孤独,便以梅拟人,凌寒独开,花香扑鼻,典喻品格的高贵。至此在我脑海里,梅花和那些孤寂又清高的人,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时候,对梅花不是怎么熟悉。我老家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泉眼溪水,翠竹菡萏,桃红杏白,这些风光自是旖旎,梅花却是见得少一些。而且,在梅花还未开放时,因为不认识无花的梅树,在我眼里,那些疏枝与其他的树枝无异。
    后来,读到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写绝了梅的那种唯美,喜爱至极。从此便渐渐恋上了梅,喜欢它的风姿,欣赏它的雅致。
    读《红楼梦》时,喜欢那个叫做妙玉的修行女子。她爱品香茗,爱赏红梅,在那些春去秋来的日子里,慢慢与梅花做了知己。她也从而多了梅的品性,有了梅的风骨与坚韧。
    我之喜欢梅,不仅仅是因为历代文人的喜爱,亦不全是因为那些流传千载的诗文。我喜欢的理由,是为着它那高洁清贞的秉性,折射着人格的魅力。我喜欢它断然的清绝与雅致,喜欢它素瓣掩香的蕊,喜欢它横斜清瘦的枝,更喜欢它在月色黄昏里的一剪闲逸。
    我心中的一剪寒梅,总是伴着冰雪,开在百花殆尽的季节。我心中的梅花,总是傲立雪中,不辞严寒,凌然决绝。所以有人说,若要赏梅,就得耐住寒冷,或顶风,或踏雪。我不知道,一朵花,需要怎样的勇气,才会放弃姹紫嫣红的春天而选择地冻天寒的季节。我想,人若如梅,内心一定会足够强大,也能独对山河永寂,将冰雪苦境过成悲喜无碍的永恒幽境。  
    记得在西安上学的时候,冬日周末,同宿舍的几个人相邀去公园看梅。我没有去,觉得太热闹的气氛或许会破坏寻梅的意境。心里暗自嘀咕,等放假的时候我一个人去,清静。当时还觉得,探梅、寻梅,最佳去处应是远山幽水,荒村古寺,在旷远静寂的冰天雪地之中,赏一树寒梅,傲然兀立,才能显出梅的千般风韵,万种精神。
    其实那以后,我一个人也没去成。想来,有些事情,太执着了,也会错过许多机会。
    有人说:“如果你选择了宁静,浮华就会将你疏离”,而如此不亲不疏的淡泊心性,有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梅的独立与傲霜斗雪,又有几人能知,有几人能读懂它的心事。

             凌寒寻梅两三枝
    
    生命中的一些心念,总是不会远离。每到冬季,我依然会一遍又一遍寻觅梅花的消息,只为在雪落梅枝时,可以静赏一曲临风舞清影的旖旎。我现在住在城里,却时时期盼着,能独觅一处寻梅的幽境。有时只是这样想起,便觉有暗香盈袖,撩拨着我的相思。
    去年,郊外南山上落了雪,我便决心去踏雪赏梅。那日,寒风凌冽,和妻子驾车去了那里。远望,满坡腊梅,凑近,清香扑鼻。我们拾径而上,漫步在幽静的梅林处,立于花影飞雪间,恍若浮游仙境。偶尔微风拂过,有丝丝清香,浸入我的心脾,润泽着我的每一寸呼吸。那时,一树树梅花虽已开到了茶糜,可有幸能够遇见,已然是慈悲。
    梅树下,我一直在为妻子拍照,妻却忙着为梅花摄影。在山上,我虽被冻得有些发抖,心里却十分喜悦。我没有值得过分骄傲的品格,但骨子里的一些凛冽,有时候也酷似梅,宁愿高傲的抬头顶风寒,也不愿在百花园里争宠献媚。所以,我常会隐去繁华,常常也会孤寂。
    这世间,也许最珍贵的不是你曾赏过多少风景,而是总有一处风景,一直妥贴在你心里。我喜欢站在离梅最近的地方,守着一缕清香,听它浅诉心扉。我给梅花一份温柔,又何尝不是给自己一缕明媚,这样,我的人生也一定会跟着美丽。
    今冬,城里一直暖洋洋的,昨天居然下了20多年来的第一场雪。黄昏,女儿带回了几枝黄色的腊梅。暗香浮动,阵阵入鼻。原以为这个季节是萧瑟的,庆幸还有腊梅的香气。
    那一刻,小屋被清香溢满,我的眼珠上也印满了梅的倩影。今天,按照女儿的指点,我去了小区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这里,幽静无人,却有一树腊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杀年猪的岁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