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有钱,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的钱;朋友有米,我们缺乏的是他们的米。那时节,我们真正需要的就并非是朋友。
——钱钟书
冬来了,我的心开始有雪。季节总是在不动声色中更替,那些漫过岁月风烟的故事,一直幽居在心底,别人进不来,我也出不去,有的收藏久了,也会生出美丽。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朋友,尤喜那些志同道合的。因为彼此无甚利益关系,物质化的好处基本可以省略。这样的朋友,没有什么功利之心,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友谊。
人生的际遇很多,真正在乎你的也许寥寥无几。想伸手拾起些什么,却总是一边拾起,一边丢弃。不过也有的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辗转多年,却一直在牵挂,不离不弃。
这样的朋友,有人叫他“知己”;这样的朋友,无论是红颜还是蓝颜,若遇到了一定要好好珍惜。因为,生命中能遇见一个心意相通又彼此相惜的人,那定是前世的一种修行。
一直觉得,一个君子,于喧闹浮躁的尘世间,就恰如一阙宋词;一份友情,在姹紫嫣红的季节里,便是心曲。有时候,一份凊宁,需要待在时光的彼岸,而有些美好,却是需要一个人慢慢体味。无情的岁月,总是会带走虚幻的拥有,患难与共才是真情。
光阴的门槛,经历过多少红尘情未了,遗下了一首首旧词。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把友情表述得淋漓尽致。同古人相比,我们也许是少了一份古道热肠,一份肝胆相照,一份恬淡,一份洒脱,一份清宁。
当然,我不否认,友情的基础,终是离不开互惠。只不过,商人之间的友情基础是利益上的互惠,而挚友之间的友情基础是心灵上的互惠。
我和一个朋友,多年来随意相处,平淡之交已成习惯,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习惯于,偶尔坐下来闲谈,调侃,或者很长一段时间不联系;我们习惯于,偶尔不回短信,知道对方会在方便时第一时间打电话的。这些都基于一种理解,也是相互的懂得。人生的路上,这样的朋友,这样的相处,没有太多思量,终是冷暖自知。
记得国庆节后的第一天,外地一个朋友来电话:“节过完了,没来得及给你打电话,不知道节日这几天过得怎么样?我想该给你打个电话,有一段时间没联系了……”
很简单的几句话,让我知道,联系不联系他都在那里,我也在这里。这样的朋友,偶尔问候一下,知道彼此在惦记。这样的朋友,不管时光如何蹉跎,都以自己的方式怀念和珍惜。
觉得,外地这个朋友,他把我们的友情拿捏得很适度。联系时间太频繁,也许距离不够,间隔太久,也许会产生疏离。像他这样,只要将心涂上温暖的颜色,别过秋水长天,走向素雪纷飞,无论何时,心中有暖,友情就不会飘泊。
一直欣赏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觉得,这是一种智慧。虽说是君子之交,其实也有磨合、有沉默、有隐忍,也会有不懂得。真正的君子之交,更应该有一种恰如其分的距离,更应是彼此都有君子之风,纯粹而宽容,仗义而真诚。
还觉得,世间,最长情的情,都是静静的。是那种经常不曾想起,却也从末忘记。其实,在人间悲喜中,情越深,会越藏于心底。大家相互懂得,却不依赖彼此。大家远在天涯,却好似近在咫尺;而近在咫尺,却又有到不了的距离。
一路走来,真诚感谢那些看懂我、一直给我鼓励、给我温暖的人。生命中最好的事情,就是能遇到那个知道你所有的错误和缺点,却依然认为你非常棒的人。
当时光隐去了繁华,我将一颗静心,安放在光阴的脉络里。在独处的角落,我习惯用一杯茶,饮下万千思绪,念起一些曾经的友情。慢慢咀嚼,慢慢明白,生命中的有些遇见,只是为了让我们在更深的岁月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正是这样的独立和距离,让我们在适当的时间、空间里,潇洒深味人生。光阴渐深,岁月清寒,我愿意在一个落雪之夜,安静地,围一炉红泥小火,泡一壶清茶,等一位故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