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薄凉误佳期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叹花》杜牧
我喜欢杜牧的诗,觉得它有种不动声色的美丽。上面那首《叹花》,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怅诗》,因为诗的内容,是在抒发杜牧寻春路上错失良缘的怅惘故事。
据说杜牧早年游湖州,路见一女孩,长得十分可爱,却因其年幼,便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这之后,过了十三年,杜牧任了湖州剌史,此时欲去娶她,这女却早已嫁人三年,已经生了两个孩子。杜牧几多遗憾,几多惆怅,痛苦叹息之余,便写下了这首《叹花》诗。
不由想起了一段经典的话语:“曾经有一份爱摆在你面前,你却没有珍惜,直至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其实,我从来就不看好所谓寻春中的那些浪漫和爱情,觉得大都透着一种难掩的落寞与清凄。人生皆如远行客,花开花落间,任何胜放都预示着某种缘分的将尽。所以《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素来也是喜散不喜聚,觉得花开令人喜,谢时岂不叫人冷清。
人们经常说的“花开荼蘼花事了”、“流光容易把人抛”,应该也是此理。再绚烂的花事,也终是难抵风雨的漂染和时境的迁移,尘缘尽时,任谁也逃不过薄凉如雪的命运。
杜牧的《叹花》,就是将这些心事和感悟,用精致的韵脚,把它写在了年轮的素笺里。尘封的往事,是记忆,把它打开,是岁月,偶尔不经意翻阅时,也能读到一缕新意。
于是,我反复吟咏诗的开始两句:“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很明显,全诗是围绕“叹”字着笔。这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那渐行渐远的,看似是春天的脚步,其实他说的是一场绽放到极致、又飘零至尘埃的爱情。
跟随诗句,我们走进了那个被墨迹洇染的故事,一个焦急的男子正风尘仆仆的赶往与佳人相约之地。然而,从旭日东升,直到月满西楼,也未能见到红颜的倩影。其实,并非佳人失约,是他自己误了十年之期。

不由深深感叹,时光,总是喜欢将红尘中的人和事,放在掌心上摆渡,轮回辗转中,那些寻常的日子,便成了朝花夕拾。
再读诗的后两句:“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后两句是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隐射着那个落寞怅惘的男子,在经过一路的打听之后,终是得知,他心中的那个红颜,早已嫁做他人妇,现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十年的长约,本是一段佳话,然,岁月无情,终躲不过世间的绿肥红瘦,天意弄人,却成了一庄憾事。或许,这也是杜牧一生遭遇的写照,相遇与擦肩,皆由命定。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总会有抵达不了的岸,也总会有爱不了的人。可在深深浅浅的绝望中,遇到的那些山山水水,其实也是美丽的风景。几十年的仕途坎坷,再加上这段机缘已误的爱情故事,杜牧还留下了另外一首感怀诗: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荫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这首诗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杜牧的风流往事和他文字的别具一格。通过字词之间的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被人们传之于世。
千百年来,多少故事,终没有两全其美的注释,山路蜿蜒,也抵不过红尘的百转千回。因此行走于世,我们一定要学会善待,也要学会忘记。
当然也有人说,杜牧的凄美故事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传闻而已。可我想,即使是传闻又有什么关系。想象着那个人,在春天摘一片花,轻轻的贴在脸颊,放在唇边,或尘封,或记念,其实都是美好的。
念一段过往,沉淀馨香,无论它是真是假,云烟散去,我们所能记住的,也只有一地落花的薄凉,一声惆怅的叹息,和一个误了佳期的背影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