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是粽子飘香时

(2014-06-01 09:28:15)
标签:

亲情

松仁

故乡

智慧

丧事

分类: 散文、故事

又是粽子飘香时     又是粽子飘香时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转眼又是端午节。每年此时,人们总是用粽子、龙舟、菖蒲、艾草、雄黄酒等,把节日演绎得风生水起。
   作家汪曾祺说,民俗,是一首民族的集体抒情诗。有同感,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比喻。
   一个人,不管平日过得多么单调乏味,到了某一个节日,他也会变得优雅和浪漫起来,连脚步都会要轻快一些。
   中国的节日,多得有些像春花,此开彼落,点缀着我们平淡的日子。而端午节,更是调动了国人所有的智慧和想象,把这首抒情诗,演绎得丰富而浪漫,深情而真挚。
   端午节的习俗各地不尽相同,一地有一地的风景。但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却是相同的。回看走过的端午节,曾经的片段,总是带着许多温馨,留在了心底。
   端午节的粽子,对我来说,总是和母亲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每当端午来临时,早早指盼的就是母亲快些包粽子,以便让我解解馋,这是儿时比较深刻的记忆。
   端午节的前两天,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妹妹到村外池塘里打粽叶。当晨曦微茫时,选一处芦苇繁茂处,带着露水打那些青翠颜色的苇叶儿(要选宽而大的)。打得差不多了,撂齐,扎起来,握在手中实实的,沉沉的,心里很踏实。回家后,母亲还会将苇叶浸泡在淘米水中反复洗刷,然后一一摊开,叠得整整齐齐。
   端午节那天上午,母亲就会坐在屋檐下,开始麻利地包粽子。她嘴里咬着一根细细的棉线,碧青的粽叶在手中自如地翻卷着,成一个舀形。接着放入糯米,用手按一下,再将粽叶折叠,然后用嘴拽着细线将那粽子包扎、系紧。
   院子里的树缝间洒下斑驳的阳光,照射在母亲的身上;微风轻拂,飘来艾蒿的香气。此刻,我和妹妹就一直蹲在母亲身边,学着她的样子,笨拙地包着粽子。


              又是粽子飘香时

 

   包完了,要下锅煮很长时间。那一刻,满屋都是粽叶的香味。煮熟以后,母亲总会拿出几个,剥了粽叶,把粽子放在碗里,放上少许白糖,笑眯眯地看着我和妹妹吃。
   记得那时包粽子,也有要放馅的。有钱的人家会放一点肉,没钱的,就放一个枣子。为了解我们的馋,母亲就别出心裁,将腌制的咸菜剁得碎碎的,包在粽子里。粽子煮好后,揭开锅盖,溢出的香气比肉粽子还要香一些。母亲“发明”的这种咸菜粽子,那时还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好评,被久久称赞不已。
   后来,家里经济条件逐渐好转,母亲包的粽子也多了很多花样。什么肉馅粽子、豆沙粽子、火腿粽子、松仁粽子,应有尽有。可吃这些粽子时,却怎么也没有了当年咸菜粽子的香味。
   说起吃粽子,那时还有个习俗,哪家当年出了丧事,就不能包粽子。端午节那天,左邻右舍都会送粽子过去。我奶奶去世那年,我就有这样的记忆。
   端午节吃粽子的这些印象,总有一种平和与自然的美丽,一直萦绕在心里。后来去北方读书,每次过端午节就会想到粽子,其实更多是对故乡的思念,而这思念永远是与母亲联系在一起的。
   端午节时,北方也吃粽子。只是觉得奇怪,北方人长得粗犷大气,粽子却出落得娇小精致。后经北方同学的点拨,发现这种粽子沾着糖吃味道竟也不错,与家乡的粽子其实也是大同小异。
   现在,因为繁忙的工作和快节奏生活,人们大都采取简化的方式过节,粽子早已不用自己动手包了,到超市购买现成的就行。只是觉得,自己不动手包粽子,似乎也失去了很多过节的乐趣。
   不过对我来说,有些情愫,已经被深藏,有些馨香,早已存在心底。时至今日,我依然喜欢传统方式的端午节,喜欢看母亲和邻居们过节忙碌的样子。特别喜欢那些青绿粽叶包裹的粽子,因为它们总是带着悠远的清香和绵长的亲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你好,六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