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美女不放屁?

(2008-09-30 09:40:35)
标签:

美女

中西

文化

分类: 路边花

为何美女不放屁

 

    人放屁是常事,但竟也涉及"文化内涵"。
    主席说过,不须放屁! 实有些霸道了点,倒也不是首创,因为中文里放屁既是骂人的话。那西方文化呢?
    首先,有关屁的英文词汇就不少。英文里动词放屁是fart,同义词很多,有break wind(破风),pass wind(通风),morning thunder(清晨雷响--一日之屁在于晨?),还有stepping  on a toad(踩着蛤蟆了--蛤蟆叫声与屁响谐音?);多屁者常被戏称gas man,因为他们体内有太多的flatulence(或flatus)...。
    西方文明对放屁也有约定俗成(Farting Etiquette),在早年间的中世纪,饭后大声响屁是对家庭煮妇的恭维,类似与中国人的饭后打饱嗝。据传德国先贤马丁路特(Martin Luther)说过: Warum rülpset und furzet ihr nicht, hat es euch denn nicht geschmecket?)--中文意思是,为什么你们饭后既没打嗝又不放屁? 难道这顿饭你们没吃好?
    后来,这一响屁习俗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文明的放屁礼节。比如,
    1.  无论是带响的还是暗自泄出,尽量去室外排气;
    2.  大庭广众如有女士不幸走风,男士要勇于英雄救美替MM受过,第一时间说出"我干的",等等
    文化比较有助于外文学习,这有一定道理。比方说,老外听闻屁响时会问"有谁踩蛤蟆了?"  中国人听到女人尖叫时关怀的话语是: "有谁踩鸡脖了?"  比较有助记忆。
    中国话里对放屁的辩词自古有之: 屁者,乃人身之气也。现代人说: 这是一股气,哪有不放之理!  但是,虽然豪言气吞山河,终是不能"放者得志,欲仙欲死;闻者丧气,闭唇捂鼻"。创建和谐社会倡导现代文明需要每位共和国公民的努力!  当然,屁者也不一定就是反文明,伟人"不须放屁"已然进了古体诗词的大雅之堂。
    不过,屁声有伤儒雅时,需要一定的掩饰技巧。下面两则传闻或可供作参考:
    1.  如今手机电话人人会用。手机来电话时提示可以是有声响的,也可以是无声的颤动。某地方首长政绩卓著,但下体排气时常不加节制。女秘书建议首长,至少在公开场合要像手机那样静音。首长采纳合理建议后果然大有改进,声响锐减。但一日女秘书见首长在座椅里颤动不止,急问首长身体有何不适?  首长答: 自你要我静音以来,我将"声响"改成"颤动",所以现在每天至少要这样颤动几十次;
    2.  某大学大一英语课,美女教员年轻亮丽,深受广大体内荷尔蒙撞顶的男学生们爱戴。某日课堂展开"战争与和平"的讨论,靓女老师台上不幸走风,红晕上脸有点挂不住,但为维护经年营造的"光辉形象",急智地用问题掩饰尴尬: 请说出和平、战争、和动词"发现"的过去式。众男生一如既往地踊跃抢答: Peace、War、Found! (英语词汇注解:  Peace = 屁是,War = 我,Found = 放的)。

    这事儿遇上丑女能成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