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色春天的“中秋节”

(2008-09-13 08:15:04)
标签:

中秋

文化

海外

分类: 南太平洋的浪花

 绿色春天的“中秋节”

 

 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07-09/20/xinsrc_282090424142728109561.jpg

 

    如果不是为人提醒,我肯定记不得哪一天是中秋节了,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新西兰,眼下是绿色的春天。不过,我知道,月饼早已上市,我也该尝了一顿。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但它不单单是华人的节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如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都把中秋节列为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且把思念遥相寄”,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这一夜,仰望天空,朗朗明月,远在他乡的游子,期盼与家人团聚固然办不到,是否可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呢?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是否可和朋友们一起,互诉衷肠,把思念遥相寄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八月十五中秋,随着寒风而来,轻悄悄的,没有灯笼,没有气氛,只有月饼,味道也许仍在,随之却引来多少乡愁、多少回忆、多少叹息。
    我们在海外,远离家乡,尽管难解乡愁,然而能够和家人或朋友围桌而坐,或赏月,或吟诗,或品尝香甜适口的月饼,何尝又不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至于我嘛,每逢佳节,总是回想已往的美好日子,中秋节也不例外:玩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但最引我们兴趣的是家中的一盏走马灯,我们总是围着它,目不转睛地瞪着它,给它迷住,好看极了。但怎么会转动的?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多么神秘呀!
    玩完,我们在吃各种各样的月饼,我最喜欢吃双黄、五仁、纯莲蓉、纯豆沙,从不手松、从不口腻的;还有柚子、芋头和菱角等。不过,芋头和菱角还可以,柚子有点苦味,也许自己吃了太多中药吧。
    小时,我也很喜欢嫦娥奔月的故事,据说这是中秋节来源的传说。大致内容是:相传在远古時代有个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得到一包长生不死药,只要吃了这不死药,就能成仙升天。嫦娥知道后就把它吞下,然后真的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了。据说,该传说在民间有多个版本流传,我只知道这个版本。
    中学时,团体活动多了,中秋晚会,在彩灯下,有歌唱、有舞蹈、有游戏、有灯谜、有诗词等。可惜后面两项,我一窍不通,总是没我的份。但看着那些同学,即兴诗词,即晓谜底,真够羡慕死了。
    在香港和澳门,中秋节翌日为公众假期;在台湾,中秋节当天放假一天;中国大陆在2008年开始将中秋节列为公众假期,当日放假一天。我们在国外,没有这个福气,春节都没假期,何况中秋节呢?

   中国有许多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诵中秋节的诗词。其中宋朝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为人熟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