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惹花
惹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931
  • 关注人气:3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的科学

(2007-07-25 07:33:21)
分类: I BLOG
爱的科学
 
 

    爱是一种发乎人内心的情感,在中文里有著很多解释,由某种事物给予人少许满足(如我爱进食这些食物)至为了爱某些东西而死(如爱国心、对偶结合)。其可以用来形容爱慕的强烈情感、情绪或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里,其通常指人际间的爱。可能因为其为情感之首位,所以爱是美术里最普遍的主题。爱有时亦会被形容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症。

    爱最佳的定义可能是主动行动,以真心对待某个体(可以是人、物件或神),使整体得到快乐。简而言之,爱即主动使整体得到快乐。(Thomas Jay Oord)。

    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可以认为是人性的特质,换言之,爱是作为人必须具备的本质之一。虽然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使得一个普世的爱的定义难以道明,但并非不可能成立。爱可以包括灵魂或心灵上的爱、对法律与组织的爱、对自己的爱、对食物的爱、对金钱的爱、对学习的爱、对权力的爱、对名誉的爱、对别人的爱,数之不尽。不同人对其所接受的爱有著不同的重视程度。爱本质上为抽象慨念,可以体验但难以言语。   

    生理学上爱是哺乳类动物的意欲表现,就如饥饿或口渴。心理学上爱是社交与文化的表现。其两者皆有可能是正确的,爱肯定是受到荷尔蒙(如催产素)与外激素影响而产生的表现,但同时人们对爱的想法与行为亦受到其对爱的信念影响。

    吸引与依附

    生物学观点普遍认为爱有两种主要意欲,性魅力与依附。成人间的依附被假设为共同协作以孕育下一代,并让其依附其父母。

    2006年2月,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文章“爱:化学反应”讨论了爱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其作者史雷特解释了部份关于此领域的研究,部份重点为:

    化学触发反应可以表示为热烈的爱,长期的依附的爱则要双方互相参与而非只是单人参与。

    沉醉在爱河时的血清素效应(serotonin effects)拥有与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症相似的化学表现(这解释了为何沉醉在爱河的人无法想到其他人)。因此亦有人主张若患有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症的精神病人服食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剂或其他抗抑郁药,其堕入爱河的能力会被阻碍。

    当刚开始时期的热爱消失后,便会转为长期依附的爱,这是因为催产素等化学物的影响。按摩与做爱可以帮助触发催产素的作用。

    为了触发吸引力,进行费神的活动如驾驶云霄飞车很有作用。即使只是做了十分钟的工作,亦可使其对他人的吸引人增加,这是因为其心跳加速与其他生理反应加速。

    友爱与热爱

    传统心理学的观点认为爱是由友爱与热爱组成。热爱是强烈的渴望,通常陪随著生理激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如堕入爱河)。友爱是由紧密的行为而引起的爱慕与感觉,但不陪随著生理激起(如君子之交)。

    爱的风格

    苏珊·汉迪斯与克莱德·汉迪斯根据李约翰的理论开发了爱的态度指标,称为爱的风格。其将人际关系分为六个基本类别:

情欲之爱 — 基于对方的外表而产生的热爱。

游戏之爱 — 爱就如游戏,充满乐趣,通常不重视承诺而着重征服对方。

友谊之爱 — 缓慢发展的重情义的爱,基于双方互相尊重与友善。

现实之爱 — 倾向选取可以帮助自己的朋友,使双方皆可由此得益。

依附之爱 — 重情绪的爱,不稳定,是由浪漫之爱衰退而成,充满妒忌与争执。

利他之爱 — 完全无私的爱,重视神交。

    两位汉迪斯认为男人会渐渐趋向游戏之爱与依附之爱,反之女人则会渐渐趋向友谊之爱与现实之爱。而两者之间的关系若是具有相类的爱可维持得更为长久。

    爱的阶段

    费雪提议爱有三种主要的状态:情欲、吸引、依附。爱通常会由情欲状态开始,主要着重激情而忽略其他元素。此阶段最基本的推动力是基本性本能、如外表、气味与其他相似的因素是选取伙伴的主要因素。然而随著时间的流逝,其他元素可能会增多而激情则减少,但这却是每个人皆不同。在吸引阶段,人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其对对方的影响上,而此时忠诚最为重要。

     与此相似,当一个人长时间被爱,其将会与其伙伴发展出依附的关系。根据现代科学对爱的解释,由吸引至依附转移需要三十个月时间。其后激情消失,爱会由热爱转向友爱,或由浪漫之爱转向好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