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还可以是这样过

Matheson湖
没有太多的工业围绕、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周围的人不多,但是善良淳朴,这是我理想的最高境界的生活环境,这也是我所理解的环保应该要达到的目标,即纯净的自然环境加人文环境。这种生活,有点像童话中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在新西兰,你能感受到
新西兰的灵性,在我一下飞机的那一瞬间就感觉到了,那就是空气给我的感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空气啊,在碧蓝的天空下,微微有些冷风,闭上眼睛,清冷透明纯净得没有一点杂质的空气直达你的五脏六腑,全部的疲劳,全部的慌乱与紧张一下子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两个字:舒服。早些时候,我因为连续感冒咳嗽,嗓子里象是糊了一层东西,吞不下,咳不出,又痒又黏糊。西医看了,打针吃药;中医看了,汤药伺候;没有一点效果,我和我的朋友都断定,这辈子和这戚戚喀喀的“痨病”缠上了。可是到新西兰后,我的嗓子异常的舒服,好像有一双神奇的大手把我嗓子里的粘蔫呼呼的东西呼啦一下子扯出来丢到九霄云外,好爽啊!
空气的好只是新西兰环境美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新西兰好像什么都是纯天然的,或者说都是有机的。他的经济主要是畜牧业,全球24个羊种新西兰就占有19种。那里连粮食都不种,因为粮食需要化肥。发电很大部分是用风力发电,首都惠灵顿又称“风城”,有取之不尽的风力资源,此外还有水力、地热发电。地底下的矿产资源很丰富,但是他们绝不轻易开采,因为那会形成破坏环境的工业。尽管新西兰盛产羊毛,但是他们的羊毛制造业也不发达,他们很多羊毛制品都是手工的,就是机器织的看上去也很粗糙,因为他们并不想精于此道,或者说,他们不认为拥有发达的工业是什么好事情。我常常在想: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资源都用尽,全世界的环境都被破坏,新西兰人会不会是人类最后一个物种?
新西兰畜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经过科学计算,66亩地养一只羊是最科学环保的,这意思是,羊可以吃到牧草中最新鲜最嫩最有营养的那一部分;土地也可以得到最好的休息和保养以利循环利用。牛羊宰杀后先冷冻,经过排酸后才能食用,新西兰的牛羊肉和牛奶是世界上质量最好和最安全的,这绝不是吹的。所以我们在新西兰看到的牧场上的牛羊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黑压压一大片,而是星星点点洒落在草原上,绿地、花牛、白羊,这种美让你能萌生出一种田园牧歌的诗意。从这点来看,新西兰人是非常幸福的,他们生活在一种科学改造意义上的原生态的环境中。
原始生态的保持靠的是觉悟。比如,海滩上比比皆是的青口,那是多么的肥嫩鲜美呀,捡回去煮着吃呀,不捡不是傻子吗?可是他们不捡,他们情愿花重金到超市买,尽管他们并不富裕。小河边的野鸭蛋有很多,多么富有营养和鲜美呀,不,他们不捡。在他们看来捡这些东西是暴殄天物,是破坏生态环境,是犯罪。我们把野生动物想像为猎物,而他们却把它们当成朋友。
环保从海关大厅就开始了。和我们中国熙熙攘攘的海关大厅完全不同,一进入新西兰海关大厅,立马就要放低嗓门,因为那里非常安静。海关官员基本上是用手势和顾客交流,如果你没有注意到她,她会走到你面前用手势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站在老远用喇叭喊。这是减轻噪音污染的好办法,这也好像在提醒大家,你们从一进入我们国门起就时时刻刻要牢记环保。在那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如此,讲解的录音声音放的很小,不注意根本听不见。如此你还能想象新西兰的热闹吗?
至于人文环境那就更清洁纯净了。和新西兰人相处不需要许多心眼,他们都很诚实,大家都是直来直去的思考问题。有些新西兰人一辈子都没有说过一句谎话。相互之间如果发生摩擦,找当地的太平绅士就可以解决问题。我每天早上,要走一段路再坐车上学,半小时内经常看不到几个人,就是有人,你也根本不用担心会被抢劫。遇到塞车,无论长龙排得有多长,绝对看不到有一辆车超车,也没有人不耐烦的叫骂和按喇叭。公共汽车司机对每个乘客都微笑和问候,对坐车的老人格外照顾,下车时将车门楼梯降到最低方便他们,有时司机会亲自扶老人下车,尽管他们自己都是爷爷级的年龄了。如果路上有老人过街,所有的车都会停下来静候。他们的洗手间文化很值得一提,在公共厕所内都配备有手纸、热水和干净的擦手布,有些还有休息室。在酒店时,我没带房间的钥匙开不了门,前台小姐问也不问就给了我另一把钥匙,然后我又要另一间房的钥匙,她也给我了,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们这样的不设防让我几乎不能接受。
新西兰人很注意身体的锻炼和运动,很会想办法玩。新西兰流行各种休闲运动,光是我看到的就有:赛车、海上冲浪、海上风筝、钓鱼、沙滩风车、帆船运动、滑板等等。医院里病人不多,虽然他们的身体都很肥胖,但是心血管病却并不常见,倒是关节病显得更多,这也许和他们酷爱体育运动有关。新西兰是个长寿的国家,男人平均寿命81岁,女性平均寿命86岁,这个不争的事实说明环境好、心态好、锻炼好为长寿之本。正所谓“憨人有憨福”也。
我们精明的中国人也许会认为新西兰人不开化、不思进取,懒惰或者很傻。身临其境后我认为他们的发展理念是大智若愚的。他们不是急功近利的求发展,他们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发展。如果有人问:我们的奋斗是为了什么?我会回答: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环境呢?也许新西兰人能回答你。(文:
Nancy)
2. 生活该这样过吗?
一个重要经济智库根据十八个月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每年有亿万人因中国急速经济增长所造成的污染而生病或早逝。
这份因应中国要求而准备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报告吸收了政府、世界银行和中国科学院的工作成果,揭示如今这场席卷中国的生态危机的规模,这场危机毒害了中国人,阻碍了经济发展。
它表示每天有多达3亿人饮用受污染的水,每年有1.9亿人患上跟水相关的疾病。如果空气污染得不到控制,十五年内将达到这种程度:一年有60万城市地区的人早逝,2000万起呼吸道疾病。中国的水质量最令研究人员担心。中国河流总长度中,如今有三分之一“高度污染”,75%的主要湖泊和25%的沿海水域也如此。每年有近三万儿童死于水污染引起的腹泻。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年增长率为10%,而且迅速拉近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距离,但它的环境标准常常和世界上一些最贫困的国家更接近。超过1.7万城镇根本没有污水处理厂,而且近十亿人的排泄物几乎没有得到收集或处理。近70%的农村人口得不到安全卫生。
尽管中国已经试图改善其空气质量,它投入的资源跟不上人们向城市迁移的潮水。一年燃烧超过20亿吨最肮脏的煤付出了相当于GDP3%到7%(80到150亿英镑每年)的经济代价。尽管没有给出中国污染总代价的具体数字,但人们认为该地区2004年的污染代价是320亿英镑。
OECD副秘书长阿马诺(Mario
Amano)表示,一个健康的经济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
该报告估计该国27%的土地如今正在变成荒漠。该国许多地区出现缺水现象,但中国科学院预计未来四十年对水的需求将增加近50%。估计当中的工业份额将增长16%到41%。
经合组织环境主任洛伦森(Lorents
Lorentsen)表示,低环境标准如今让人们对购买中国商品抱有戒心。“如果你有着污染国的名声,那么你就有了一个恶劣的海外商标。一个有着污染名声的国家很难销售医药品、食品和饲料。”(原标题:尘土、垃圾和脏水:中国奇迹的致命代价;作者:John
Vidal).
转载注: 绝非是崇洋媚外,
只是同时读两篇文章让我陷入深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