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兆寿先生的
<<知识分子应该固守的阵地>>
以下是徐先生对知识份子的追求的理解:
"我以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追求,虽然与时代和政治等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在本质上应该是超时代、超阶级、超制度的,也就是说是超功利的。他们不仅为人类创造知识财富,更重要的是为人类树立一种精神榜样、人格理想和自由意志。他们更重要的是活在一种精神世界里,而不是世俗世界里。所以,他们的生活将有别于世俗。世俗所孜孜追求的是一种权利、金钱、物质财富、流行的时尚和社会的表面进步,而他们皓首穷经、殚尽竭虑、苦苦追求的则是本质:生存的意义、理想、价值、人格、自由、信仰--而这一切都是超于世俗的,是衡量社会真正进步的尺子。人类的大部分人都将为其它的东西而奔命,却并不愿担负什么大任,唯独他们要为人类的真正幸福而牺牲,自愿(这种自愿还常常受到世俗的嘲笑)地默默地担负着人类的责任,固守着清贫、寂寞与孤独。所以,人类的大部分人都将随着社会的朝夕更改而变幻自己,唯独他们将沉郁在社会的底层,固守着人类那些永恒的精神。"
读了徐先生的文章, 很受感动. 作为知识份子的一员的我,
看到现在还有人愿意把知识份子跟近乎"神化"了的品质联系起来,
不能不为之感动万分. 感慨之余又无法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知识财富的创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跟商业,
工农业生产毕竟是不完全一样的.
但有一点跟这些工业相似的是:科学知识也是现代生活里的一个产业,
一个商业化了的产业. 在极有竞争的科学研究前线, 新的知识,
新的理论乃至新的发明,
都难以再象牛顿当年"坐在苹果树下联想万有引力"一般来产生,
相反绝大多数的科学发现都是在巨大的物质条件支撑下产生的.
其实我很相信知识份子中许多人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
但我不能同意的是对起码的物质的追求会对知识财富的创造带任何坏处,
同时我也不相信固守清贫, 默默无闻就是创造知识财富的最佳方式.
科学无国界的今天, 人才是创造知识财富的最重要的因素.
就算所有的知识份子都能不贪图个人的物质享受,
较好的物质,设备条件和环境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对有事业心的人才都还会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高呼"知识份子知识分子应该固守的阵地",
是积极地创造良好的科学知识的创造条件, 那样才能挽留人才,
获取更多造福国家的知识财富.
前一篇:呜..我把妈妈丢了!
后一篇:文化嫁接和技术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