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 BLOG |
他不过在哗众取宠.
我是搞科研的, 对此的看法不同.
但我只想议议刘先生的那两个感叹:
1.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排斥中文,为什么?
很简单,
国际学术会议用一种约定语言: 英文, 以简化会议形式和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就排斥其它上百种语言. 实际上,
国际学术会议在法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排斥法文, 在德国排斥德文.
有智力的别问这个问题.
2.出口转内销的科学论文和科学报道
刘先生说:
高水平的论文都投到国外期刊了.
是的, 这是事实, 其原因简单: 因为人家期刊的文章质量高.
等国内期刊质量高了, 人家也自然会向你投稿.
刘先生问:为什么要用英(外)文写.
原因是中文在国外暂时不够普及,
外国期刊的读者还看不懂中文论文.
文章还提到: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兰花自花传粉机制的论文,为此,深圳当地媒体大幅报道,深圳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专程登门向科学家表示祝贺,并表示将对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进行奖励.
对此我想说, 那几位真是好样的,
在世界很知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美国,
南非, 在任何地方都会得到奖励, 我为他们骄傲.
刘先生不无恶意地说:"研究做完了,文章在国外期刊发表了,名利双收,万事大吉."
我想指出的是, 名利双收,
是他们付出的结果, 是应该的. 可他们不会万事大吉, 一定回继续努力,
再创新成果的.
科学是严肃的事业, 既无国界, 也没有语言的边境.
只要研究成果是高质量, 世界领先的, 不管它用什么语言发表,
在什么杂志上发表都会闪光, 都不会被人忽视.
另一个事实是:
中国许多的有真才实学科学家从没有因为中文不是国际学术会议的正式语言而当看客.
不信你去问袁隆平先生.
前一篇:七.七慰忠魂
后一篇:一次成功的谋杀(真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