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废除高考制度

(2006-06-26 05:48:12)
分类: 祭花
哥有八个猜想
之二
 
高等教育也是人权-谈废除高考制度
 
   从古到今, 世人尽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学而优则仕". 那如何平估学子的才学呢? 人们自然会说:自当考试了. 
   中国的考试历史源远流长, 科举制度就是古代的高考制度的鼻祖, 尽管它与现代的高考差别甚大.
   建国以来高考只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 改为推荐制度. 77年再度恢复高考制度, 至今近三十年了. 一年一度的高考也成了中国不少家庭中非常重要和极为关注的事件. 如今每年有上百万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 其状其景, 唯中国独有.
   对于高考, 人们从不怀疑的是它的作用: 选拔人才. 其实这是值得争议的一个话题. 但高考的作用有一点是没有人怀疑的, 那就是淘汰一部分考生, 把他们挡在大学校门之外. 当然, 就算是在大学校门之外也不能说是完全被排斥在受高等教育机会之外, 因为国家还有自学, 函授以及成人教育体系,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这样的机会, 但与主流的在校高等教育相比, 其差别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废除高考制度呢? 它与人权有关吗? 它会耽误和歧视部分学生吗? 答案是肯定的. 其理有二.
   一. 高考的合法性:
   中国的宪法明文规定, 中国公民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我相信, 其中的教育应该也包含了高等教育. 用高考的方式来淘汰一部分学生, 拒他们于大学校门之外就显然与法有饽. 如同人们能平等享受中小学教育一样, 人们也应该平等享受高等教育.
   二. 高考的合理性:
   每年的高考是由多门科目组成的. 考生能否过关上大学, 就看夏天这几天考试的表现了. 很多学生因为紧张而发挥异常, 因而影响考试成绩, 无法正确体现自己的学业水平.对于那些正常发挥的学生来说, 考试成了运用短短的几个小时正确回答考卷上的问题过程. 很多人无法完成考卷, 不是不知道答案, 是因为时间不够. 换句话言, 是考试的技巧不够, 或回答速度较慢. 结果是考分低, 不能被录取.另一个方面是: 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与中学不一样, 在中学其间成绩平平的, 在大学学习的不同环境下, 成绩却突出.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就是在广大的考生里, 有较大一部分的人学习进步期较晚, 只是在青春期之后才开始之后才开始进步. 但由于现在的考生几乎完全处于这个发育阶段, 这部分的学生因而影响了学业, 也就无法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他们完全有可能在大学校园里成绩优异的.
   赞同制度的人会说: 高等教育是很昂贵的, 我们的国家目前的高教体制尚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高等教育. 既然如此, 只能用一种方式来选择高中毕业生中的一部分. 高考于是成了一种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方式了. 是这样吗? 真没有其他的选择吗? 应该是有的.
   作为一个猜想, 本文先丢出来几块破砖头:
   砖头一:大学淘汰制. 利用大学的学习过程来产生巨大的竞争机制, 以大比例淘汰率鼓励进步, 淘汰不专心学业者.
   砖头二:中学与大学接轨制. 也可以叫着大学预科制. 在中学六年的后期将学习方式尽量与大学接轨, 甚至开出大学一年纪课程. 有条件的学校与当地大学直接挂钩. 这样能运用常用来对付高考的精力和师资力量, 为高中毕业生打好大学学习的基础, 用大学预科成绩决定是否升入大学.
   砖头三: 中学大学脱节制. 每个大学设立自己的如同英语"托富"考试考试系统, 以达标者录取, 每年多次考试制度. 中学生进入高二便可以开始"高考". 这样一来也能给予初次因为紧张或不适应考题带来的"一次失败, 终生遗憾"的考生的"第二次机会".
   广开思路, 我们一定能想出一个让我们的未来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方法的, 还是那句话, 高等教育是人权, 不是特权.
 
本文纯属猜想, 毫无实践论证. 欢迎批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