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花亦花, 郎非狼 |
自鸦片战争以来,
西方文化几乎所有的代表都来过中国安家落户了.
美好的如西方油画,
优秀的如西方医药,
庸俗的如西方的肥皂剧,
怪异的的如西方舆论,
凄寒的如西方人情,
邪恶的如西方的毒品,
不胜其数, 先后都至, 国人也都一一笑纳了.
但还是有几位,
可以说是不错的文化习惯却被中国拒之门外了,下面是明显的几例.
被拒者其一: 西方的绅士.
国人也称绅士为君子, 但君子协定,
君子之交中的君子跟绅士的含义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这里所说的绅士不只是"Ladies first". 为女士让位,拉门和让路.
也不只是受过教育的有钱人装出来的气质.
绅士包含对女性的关怀.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
英国的的绅士让船上的女人先上了救生艇, 很多男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在很多的人质解救中, 西方的警方都会要求歹徒先放走妇女儿童. 相比之下,
中国的爷们同胞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实在不敢恭唯, 该先的还是自己先,
甚至还会跟你抢! 可以说是集体把西方的绅士堵在门口了.
被拒者之二: 西方对子女的独立性教育
西方人对孩子的独立性看得十分重要.
一,两岁的孩子吃饭他们会给提供很好的食物, 但绝对不会喂食.
就算孩子将碗不小心打翻, 他们会将之换掉, 放置孩子面前,
但还是不会喂孩子, 他们说孩子不吃会饿,
饿了有吃的自然就学会了吃.孩子到了十七八岁, 就离开家独立生活了,
极少数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也在至少经济上有较大的独立程度了.
做父母的中国同胞基本上都对孩子的奋斗和挣扎会"于心不忍",
为后代总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于是也将这个西方的文化拒之门外了.
(待续)
前一篇:穷人的孩子是如何成才的?(转载)
后一篇: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