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流感20180212
(2018-08-04 20:54:08)分类: 观点·Opinion |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它既关乎个人健康问题,又关乎公共卫生/医疗问题,有很强的社会性。以下仅就个人角度出发提一些我的tajecaway。请注意我不是学医的,完全是普通人的观察。
1、 作者写的非常诚恳客观,但可以看出平时没有积累太多医学常识。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回过头来看,抗生素滥用太严重。整个过程多次转诊里各家医院都几乎是机械式的给抗生素。这对于病毒性流感是没有效应的。现代都市里细菌引发的感冒非常少,压倒性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本质上“无药可治”,需要人体自身免疫对抗。但去看病,医院都会开出大量抗生素药品,不但对抗病本身无用,而且还会用副作用。
2、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岳父在后期是从医院中交叉感染到细菌了,导致其他的并发症。而且都是耐抗生素的细菌。这就是去医院的结果。病毒性感冒没有治好,还交叉感染了超级细菌。超级细菌本身就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3、 作者在高价购买达非(即tamiflu / Oseltamivir)。这款药早期被认为对遏制流感病毒,但需要在感染病毒48小时内服用。作者去高价采购时,岳父得病已经很长时间,再服用tamiflu的话用处不大,只有“享受”其副作用。这个药本身的副作用是出名的大的。考虑到所谓的病毒的潜伏期以及它要求在感染48个小时内服用,这个药的用处主要是预防,所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每天吃一点这个药是最有道理的。另外对其临床效果及收益成本分析(真实的药效 vs 副作用)有很大的争议。所以应该非常谨慎地服用。到作者岳父患病的那个阶段,服用这种药基本就是在害自己。另外,现在越来越大比例的流感病毒对tamiflu也有耐药性。
4、 整个过程中,作者的岳父吃了一大堆没有任何用处的药,然后在医院交叉感染了细菌。这就是个悲剧。其实对病毒性感冒,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排查细菌性引发的感冒,然后回家带着(需要出于被隔离的状态),不要到医院乱跑。医疗体系会害死你
5、 另外,我看作者相对的比较少写到独立的搜索医疗和医学信息(除了对人工肺以外),基本都是在各个地方遵医嘱。可以说已经是到了具有的盲目性的地步。但这整个治疗流感的医疗体系都是有问题的,它们被毁于这个制度。所以,平时还是要积累一定的医疗知识,不要病急了乱投医!
6、 在现代社会的医疗体系和医疗伦理里,一个人生病就会牵连全家。你待在家里经历病情不断加重然后等待恶化、等死的可能性很低,基本都是处于积极救助状态。也就是说,你生了病后,你的其他家族成员会倾注全部力量)包括时间精力金钱)来对你进行帮助。而且从文中可以看出来,这个付出是巨大的,可以耗掉全部家财。你一个人生病会拖全家下水。而且在现代的家庭伦理和医学伦理里,在现代的医疗体系里,当你进入了这个轨道,比如说你已经到了ICU阶段,整个进程已经不可逆,你无法退出了。家人因为社会和伦理压力肯定要全力救助,你作为患者一方面要经历巨大的痛苦,一方面也只能眼睁睁地看到家属被你“拖下水”而无能为力。这是现代医疗的悲哀。
7、 因此,要学到的第一条是,身体不是属于你自己的,也是属于你全家的。像作者岳父的这种人性是绝对要不得的。一人感冒,全家遭殃。不能逞能,需要为家人着想。尤其是到了中老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的这个阶段,不能再任性。一步走错(开了窗子着凉),将使全家付出惨重代价
8、 其次,也要更加理性地看到现代医疗。平时家里人就要讨论这种医疗话题。你究竟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为治疗你的疾病你希望付出多大的代际,牺牲多大的健康?在我们这个例子里,譬如说你是否希望上人工肺?这些话题如果到了你生病的时候,家人和你可鞥难以启齿了,但肯定应该直面,同时,最好的机会可能是在平时——当你们都没有生病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理论性地探讨这些问题。有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Being Mortal)》完全就是讲这个现代医疗的悖论的,现代医疗成了以极其痛苦的方式(对患者和家人都是)延长患者的寿命的形式。人和死亡,人和亲友的离别的传统形式都被颠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医疗么?这些都是应该深入思考的哲学问题。关于这点,我除了推荐《最好的告别》这本书外没有其他要说的。
以上是一点想法。
1、 作者写的非常诚恳客观,但可以看出平时没有积累太多医学常识。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回过头来看,抗生素滥用太严重。整个过程多次转诊里各家医院都几乎是机械式的给抗生素。这对于病毒性流感是没有效应的。现代都市里细菌引发的感冒非常少,压倒性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本质上“无药可治”,需要人体自身免疫对抗。但去看病,医院都会开出大量抗生素药品,不但对抗病本身无用,而且还会用副作用。
2、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岳父在后期是从医院中交叉感染到细菌了,导致其他的并发症。而且都是耐抗生素的细菌。这就是去医院的结果。病毒性感冒没有治好,还交叉感染了超级细菌。超级细菌本身就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3、 作者在高价购买达非(即tamiflu / Oseltamivir)。这款药早期被认为对遏制流感病毒,但需要在感染病毒48小时内服用。作者去高价采购时,岳父得病已经很长时间,再服用tamiflu的话用处不大,只有“享受”其副作用。这个药本身的副作用是出名的大的。考虑到所谓的病毒的潜伏期以及它要求在感染48个小时内服用,这个药的用处主要是预防,所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每天吃一点这个药是最有道理的。另外对其临床效果及收益成本分析(真实的药效 vs 副作用)有很大的争议。所以应该非常谨慎地服用。到作者岳父患病的那个阶段,服用这种药基本就是在害自己。另外,现在越来越大比例的流感病毒对tamiflu也有耐药性。
4、 整个过程中,作者的岳父吃了一大堆没有任何用处的药,然后在医院交叉感染了细菌。这就是个悲剧。其实对病毒性感冒,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排查细菌性引发的感冒,然后回家带着(需要出于被隔离的状态),不要到医院乱跑。医疗体系会害死你
5、 另外,我看作者相对的比较少写到独立的搜索医疗和医学信息(除了对人工肺以外),基本都是在各个地方遵医嘱。可以说已经是到了具有的盲目性的地步。但这整个治疗流感的医疗体系都是有问题的,它们被毁于这个制度。所以,平时还是要积累一定的医疗知识,不要病急了乱投医!
6、 在现代社会的医疗体系和医疗伦理里,一个人生病就会牵连全家。你待在家里经历病情不断加重然后等待恶化、等死的可能性很低,基本都是处于积极救助状态。也就是说,你生了病后,你的其他家族成员会倾注全部力量)包括时间精力金钱)来对你进行帮助。而且从文中可以看出来,这个付出是巨大的,可以耗掉全部家财。你一个人生病会拖全家下水。而且在现代的家庭伦理和医学伦理里,在现代的医疗体系里,当你进入了这个轨道,比如说你已经到了ICU阶段,整个进程已经不可逆,你无法退出了。家人因为社会和伦理压力肯定要全力救助,你作为患者一方面要经历巨大的痛苦,一方面也只能眼睁睁地看到家属被你“拖下水”而无能为力。这是现代医疗的悲哀。
7、 因此,要学到的第一条是,身体不是属于你自己的,也是属于你全家的。像作者岳父的这种人性是绝对要不得的。一人感冒,全家遭殃。不能逞能,需要为家人着想。尤其是到了中老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的这个阶段,不能再任性。一步走错(开了窗子着凉),将使全家付出惨重代价
8、 其次,也要更加理性地看到现代医疗。平时家里人就要讨论这种医疗话题。你究竟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为治疗你的疾病你希望付出多大的代际,牺牲多大的健康?在我们这个例子里,譬如说你是否希望上人工肺?这些话题如果到了你生病的时候,家人和你可鞥难以启齿了,但肯定应该直面,同时,最好的机会可能是在平时——当你们都没有生病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理论性地探讨这些问题。有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Being Mortal)》完全就是讲这个现代医疗的悖论的,现代医疗成了以极其痛苦的方式(对患者和家人都是)延长患者的寿命的形式。人和死亡,人和亲友的离别的传统形式都被颠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医疗么?这些都是应该深入思考的哲学问题。关于这点,我除了推荐《最好的告别》这本书外没有其他要说的。
以上是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