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思想与哲学 |
February 8, 2004
标 题: 民科民哲: 科学哲学;科学底社会学
民科群体的产生有其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及语境,由一系列的矛盾生成,
民科群体也是上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一个反映.这些可以通过科哲以及社会学(
尤其是子学科科学底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来分析研究.
之前田松的文章提供了一些不错insight,尤其是其生成的社会原因
这个课题还可以深入研究和讨论.
民科事业在功能主义的角度看也有特殊的功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譬如,试想一下,
民科有可能:
* 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体制及市场本身的缺陷或失败所造成的矛盾;
没有能力,机会
受专业训练的人亦可通过民科来满足本人企图加入科学共同体,或者探索真理的欲望
民科事业在功能上因此有一个缓和供(教育机会和专业训练)及需(从事科学研究,探索
真理)的矛盾
*
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其它的社会矛盾;民科事业本身成为一个参与者十分专注的事业.
它在功能上有可能帮助参与者化解自身对社会现状及个人事业,生活现状的不满,
成为一个宣泄的渠道;
透过一种近乎出世的对科学的索求,民科及民哲们获得了一定的
心理安慰和成就感,为生活找到了意义,寻得了归宿.
民科/哲事业因此有化解矛盾的力量
. 这就是很基本的功能主义猜想
*
对科学共同体看,民科的存在帮助科学共体对本身进行反思,进行定义,强化本身的认同,
规范本身的研究范式,
增强学科共同内所达成的共识,共享的价值观,标准,等等.
通过”他们”(民科),专业学者们得以定义”我们” .
对科学共同体本身而言,民科的存在
未必完全是消极的现象.科学共同体没有什么可损失的,但在功能主义的观点上看,反而
可能通过客观化,定义和批判民科,有所收获.
民科因其生成的深刻社会背景,不可能简单的消灭.下面这个”消灭民科是我们共同的志愿”
无非是一句缺乏内涵的口号.
目前的高校网络和一些网络上的技术性网络,成为了民科
民哲和科学共同体内专业人士交杂,能够进行有限度交流的^灰色地带^.
在这个灰色地带
上剔除民科,并不能消灭掉民科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