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 |
最近很忙,也抽时间看球,结果每天没有几个小时可以睡觉了。今年阿根廷开局不错,希望接下来能打好。
还记得2002年世界杯时,英格兰人在小组赛的关键比赛上击败了阿根廷,几乎是举国欢庆,所有的小报纷纷出动对阿根廷人进行尽情的挖苦。阿根廷和英格兰是宿敌,因两国在1982年因Falkland Islands的归属问题发生战争,最后阿根廷被打败,这就结下了冤家。政治上的纠纷马上会影响到体育运动,而足球是现代体育运动中表现这种国与国竞争和冲突的最好形式之一。因此英国就同阿根廷有了不共戴天的仇恨。更甚的,是阿根廷在1986年世界杯击败了以英格兰。一球是依靠Maradona的上帝之手,另一球是依靠Maradona的天才的个人技术。Maradona的两个入球,两种入球,有如对英格兰的双重侮辱。这次比赛,真正使很多英格兰球迷开始仇恨阿根廷。1998年,阿根廷又再次淘汰掉英格兰,使英格兰人又增添了新的痛苦。通过这些事件,方能了解英格兰球迷对阿根廷球迷的刻骨之恨。很多英国球迷都蔑称阿根廷人为“Argy”。2002年,英格兰凭借Bekcham的一个点球,击败了阿根廷,最后阿根廷小组出局,这下英格兰人可报了大仇了,恨不得把真这么多年以来所有的愤恨都发泄出来。当时英格兰人的幸灾乐祸让我至今难忘:所有大小报纸一起出动,竭尽其所能事对阿根廷进行讽刺攻击。身为阿根廷的支持者,在英国看球谈球,自然能深切感受到这些英格兰人对阿根廷的愤恨以及鄙视。这些当然也使我极其的讨厌英格兰队。
英格兰人的另一个宿敌是德国,他们对德国的愤恨大概不亚于对阿根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犹太人大屠杀)。英德的历史冲突,今天完全反映在足球上。英国一般民众对德国的偏见之深大概让中国人难以想象。某种程度上,很多普通英国人对德国的看法也停留在二战前,也就是说45年以前知道得较多,45年后知道得较少。反德题材的东西比如说研究探讨二战历史,揭德国人疤等)在英国的小报上素来是最受欢迎的题目之一。几年前德国驻英大使曾对英国媒体抱怨道,现在英国反德情绪、反德偏见太强,对德国人的成见太深,德国人并不都是屠杀犹太人的刽子手。战后德国已经建成了一个民主的现代国家。诸如此类的自我辩护。但这些并不能改变英国人对德国的stereotype。这个案例充分让我联想到中日关系。但英德关系和中日关系有所不同,差别在于英国对德国完全是胜利者姿态的,带着强烈优越感的,triumphalist的,而中国人对日本则有有仇没报的感觉。
英国老百姓民族主义的对外的主要假想敌,似乎也就是德国。这一切完全地反映在足球上。仅了解这么一点背景,大概已经可以想象当年英格兰在慕尼黑以5:1击败德国队后英格兰国民的那种激动了。但要注意,两国间的这种敌对情绪,但是主要是来自英格兰这方,也就是说英格兰人非常讨厌德国,把德国视为自己的对手,但是德国人对英国/英格兰人并没有太多这种感觉。
几年前有人专门在欧洲一个国际关系学期刊上发表了文章,说国家关系是如何体现在足球上的,用的案例就是英德关系。
英德关系现在其实很好,在政治经济社会的交往上。为何两国之间的裂痕仍然那么大,并且展现在足球上?难道因为两国已经在其他领域和渠道完全和平化、合作化,使固有的偏见没有发泄的地方,因此才以更激烈的形式表现在足球上?不能在战场上打仗,就在足球场上打仗?那么为什么其他领域的合作始终难以消除两个社会间存在的单向或双向的偏见呢?
中国人希望拿德国人做例子,以为德国人认罪认得好,被原谅了,今天不用怎么背包袱,若这么想就错误了。普通的德国人至今仍然在背包袱。其他国家的欧洲人,至少说很多普通文化水平的英国老百姓吧,始终无法摆脱这段历史给他们带来的对德国人的偏见。德国人确实道了歉,忏了悔,但是德国民族在历史上从事了这样的罪行的事实本身是不能抹杀的。人们关心的是,他们曾经有能力去做这些(they were capable of doing this),这使人们对他们的文化和传统都发生重大怀疑。这种成见之深,也是几句道歉所不能解决的。要化解历史的创伤,不知道要多少代人的努力。
所有制,英国人对阿根廷足球队和德国足球队的极其敌视的态度,基本上都来自历史渊源,都和政治有关。这两个个案都是典型的。
我当时的看法是,如果能以这种办法来释放民族主义情绪,倒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总比战争好嘛。上到场上,遵守规则,谁把对方的门踢进了谁就赢,这是一种和平的竞争方式。
联想到这些,再看前几年亚洲杯上的中日足球赛,体育竞技最后不幸演化成政治冲突,就不奇怪了。我预计将来这种足球民族主义仍然会继续存在。而中德
体育是体育,政治是政治。似乎不应该扯到一起。但是人们应该知道,在历史上,体育几乎从来都是和政治扯到一块的。体育脱不开政治的影响。
上文随便聊了几句,有点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