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点·Opinion |
按] 某此网络上的讨论,对方是一个反人性论者。
—————–
是不是可以超越出这个人道主义和反人道主义(或者说人性论和反人性论)的对立和框框呢?我记得,这个尝试似乎也是某的人对海德格尔的一种解读。
(注:潜水的、不太了解什么是人性论(humanism)概念的朋友可以如此理解:批判社会理论中,人道/人性论大概可以被解释为任何一套依赖对某种人性的假设的理论、哲学、主义)
伊塞亚·伯林似乎意识到并指出,古今中外所有的政治哲学乃至其他关于人的社会哲学和理论,都建筑在一定的对人性的假设的基础上。譬如,我们说经济学是人性的论的:它的基础是”经济人”——理性的,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者(agent)。
把人性否定掉,这些哲学和真理也就全部崩溃了。反人性论的批判力和破坏力,实际上是很大的。我担心的,就是这种破坏力。
当反人性论者批判人性论基础上的哲学是,我怀疑他们是不是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现世需要:你把所有真理都批判成权力、控制、桎梏,带来的是什么呢?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
我以为,人性论和反人性论都是一种桎梏,一种束缚。都谈不上对人的潜力、潜能的照顾和开发。
不要空谈超越历史维度和社会的“人性”。”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 ” 我们回到人的基本生存与需要:人是不是有本能的?是不是要吃饭睡觉拉屎?当你灌水之后,还要去吃个饭、睡个觉,就代表你有某种生存的需要。这个需要,对你而言是真实的而迫切的。你也可以通过主体间性(对他人主观想法的猜测)去了解到别人的真实的、迫切的需要。这种基于本能的需要,就是一种人性,它具有一般性,是大家都有的。我认同那种合理的满足和开发人的需要和潜力的哲学。这是我十分同情建筑在精神分析基础上的人道主义马学——诸如Fromm和Marcuse这样的批判理论家。我也在一定程度上同情尼采。我觉得我们可以假设一个非常basic, fundamental的人性,这个人性,乃是人对生存的需要。
于我而言,这些需要是prima facie的,不需言说。我认为,这种需要在帮助我们构建价值时,也是先验的(a priori),不需证明。
我们作为一个人,是不是有一种跨越时空和社会的普遍需要呢?是不是有一种一般的需要?我同意所有的哲学都该有个理性的基础(rational foundation),我期望把我们的生存和体验,作为这个基础。
现象学、存在主义大有讲头。卓青和kkq很了解,不妨发挥一下。
对于需要,不妨健立两种主张,一强一弱
强主张: 有一种一般性的需要,跨越时空,普遍存在。如果它存在,那么我们可以在它之上建立一种真理、价值。
弱主张: 特定的需要也是相对的、社会建构的,只在一定的时期存在,受一个人的社会语境、时代所决定,是一种习惯(habitus)。譬如说有人批判罗尔斯的“薄‘的对善 (conception of the good)的概念,说你希望保证的基本福利,很多是社会健构的。 譬如说,原始社会,有没有对私有产权的需要的概念?恐怕不一定有。在弱主张之上,我们仍然能认同,一定时期和环境下,一定的需要具有稳定性。它对它的拥有人的需要是真实的,迫切的,影响到他们的生存和体验。我们能不能在可能的选择中,找到一个满足人们需要的哲学、价值、主义?我认为是可以的。
像福柯之类的批判哲学,强调知识和真理带来的后果。我们假设了一种人性后,也暗示了一种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对人的规范和控制。但如果权力/知识如福柯所说,是不可能分离的,那么是不是我们仍然有责任去寻找一个尽可能“善意的”规范和控制呢?
不过我素来觉得, 建设在“需要”上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是有严重缺陷的。
所以,不需停留在人性或反人性的框架里,可以走出来,回到人们的体验和生存。对一般人而说,他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生存体验,来评价究竟某的人性论倡导的哲学是好的,还是反人性论倡导的哲学是好的。
我个人,是一个人性论者:我期望在人人平等,拥有同等道德尊重和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大家的各方面福利。
家的各方面福利。
以上,是来自人性论者的一个橄榄枝。我们能不能脚踏实地?有没有这样的实地?我觉得是有的。
希望,我们能着眼于更实际的问题。
这些,与其说是我的结论,不妨说是一些提出的问题。恐怕是肤浅的,希望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