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伪君子
(2014-11-16 06:33:31)
标签:
傅正刚情感文化男模 |
分类: 刚想说 |
我有时候想,为什么佛相或者智者的脸都是一副平静如水的样子?后来我给自己的解释是,他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都经历过 承受过
理解了人世间的几乎所有的爱与恨,最后就是一副“原来就这么回事啊”的样子,看小孩过家家似的看着世俗间我们这些“蚂蚁”煞有介事的爱来爱去,争来抢去。
很多人问我健身是怎么一回事,我一般会这么回答。人的肌肉纤维就像树干,如果你拿斧子在树干上砍上一刀,第二年这个刀疤应该比正常部位突出一块,而人的肌肉纤维也大概差不多,你在做器械运动的时候,其实是把肌肉纤维撕裂,然后通过摄入蛋白质补充,通过睡眠修复,最后它会比原先更粗壮结实,其实就是一个自虐的过程。而在君子心胸似海这件事上我也大概这么理解的,也许并不一定很合理。君子应该比一般人都是要“富有”的,也许在经济上,也许在内涵修养上,也有可能在家族地位上,所以他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不屑计较罢了,因为他“有”而且“多”。假如把一个君子放在一个“没有”的环境里,他也许也不是君子了。记得《三国演艺》里汉献帝被各诸侯追来赶去逃亡的时候,最后被曹操接回已烧毁的皇宫,饿得问身边的太监有没有吃的,曹操差人弄了几个馒头一碗肉汤,刘协坐在废墟上一顿狼吞虎咽。刘协是汉朝末代皇帝,但是再无能也是一国之君,毫无疑问是君子。可在那个“没有”的年代里,他再想风度翩翩也是无奈。
《康熙大帝》里一代名将周培公,因不愿委曲求全,流落街头卖字为生,实在饿得不行,终挡不住一碗豆腐脑得诱惑,气节他是“有”的,粮食他是“没有”的。虽然这些都是电视演绎或者文字记载,但是我觉得“君子”两说,最终千万不要试图去考验人性,会让你的三观毁得一塌糊涂,让你的心灵破碎的稀里哗啦。
在这个物质文明不缺乏的年代,我还是想做一个伪君子。有人说伪君子不比真小人。但是像我这样出生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与所谓的“贵族”是沾不上边了,这一块我是“没有”的,所以我要伪,在某些场合举手投足间我要装得风度优雅。我毕业于某个大专院校,上学期间大部分时间也几乎荒废在篮球场和“生死爱恋”中,所以在知识面上也是相当有限的,这一块我也是“没有”的,我也要伪。在进入社会的这些年里,也是强逼强摁的让自己多读点书,有限!有限!尽量伪得像一点。以前比较容易动怒,如今比较容易沉默。暂时还装不出内心怒火焚烧,脸上却阳光灿烂。沉默对我来说意义可能比较大,我是个直性子,嘴快,话还不转弯,得理不饶人。可能也是自己都受不了自己的吱吱哇哇,经常酒后半夜惊醒回想自己有没有说错话,做错事,怕没给人留下一个”君子“的形象。身边有朋友常交流为人处事,也是深得益处,常替人着想,有事就在”我“这消化了。消化这个词我听着特别气宇轩昂,如大海容沙,波澜不惊,有力度!
在这个有吃有喝的年代,我还是愿意做个伪君子,争取培养我的孩子做个真君子。
前一篇:人格的分裂
后一篇:登机前的一点“主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