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小说】白首恨(《莫愁小作家》2024年第7期)
(2024-08-02 22:04:39)
标签:
文学/小小说 |
分类: 唐诗小小说 |
白首恨
张爱国
来到叛军营帐前,夕阳红血一般,满地横流。老人下车,一只脚刚着地,身子就向前栽去,幸好被车夫扶住。老人只得倚靠车轿,让车夫给他揉腿。一会儿,他推开车夫,跺几跺脚,弹弹衣襟,甩两下衣袖,挺几挺单薄的腰身,昂起头,高举圣旨,走向营帐。
“太师,让我们随你一起进去吧。”十几名随行的兵士恳求道。“不必,我一人进入。”老人大步跨向叛军营帐。夕阳残照,老人飘浮的白发似是浸染金黄的血。
“站住!何人?”看守营门的叛军士兵呼啦啦跑来,一个个手握明晃晃的大刀,杀气腾腾。老人仿佛既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目视前方,大步跨去。叛军士兵竟然被震住,直愣愣地看着他径直走过面前,进入营帐。
“圣旨到!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接旨!”老人的声音洪亮而威严,让人不敢相信竟是发自那副瘦弱衰老的身体,以至于又几个迎面奔来的叛军士兵猛然站住,其中一人还差点儿要伏地磕头。
“圣旨?谁家的圣旨啊?”一个军头模样的黑大汉终于明白过来,走上前,嘿嘿笑道,“是长安城里那个李,李……”
“放肆!”老人一声断喝。黑大汉浑身一哆嗦,又立马怒道:“嚯!老小子,当这里是你的长安城?”说着就伸手来抢夺老人手里的圣旨,不料被老人的另只手迎上一击,黑大汉“嗷”一声,蹲到地上,抱着手腕痛苦地嚎叫。
“老小子,还动起手来!”叛军士兵围上老人,夺过他手里刚刚用来打人的笔——没有人看清这支笔刚才是如何从他的袖间来到手上。“他是颜真卿!真的就是颜真卿!怪不得这支笔这么厉害!”一个叛军士兵叫道,一把抓住颜真卿的衣领,“老东西,你的笔是用来写字的,谁叫你用来打人?还胆大包天打我们的头儿!”黑大汉抱着手腕站起,跳脚大叫:“打!给我打呀!”叛军士兵疯子一般,对颜真卿拳打脚踢。颜真卿当然无力还手,只紧紧地抱着圣旨。
“闹!闹啥闹!”一声吆喝,叛军士兵顿时静下来。黑大汉抱着手腕,委屈道:“大帅,他打我,打得我手腕都要折断。”
“这不是颜太师吗?颜太师远道而来,怎的不事先告知一声,也好让我前去迎接啊。”李希烈踱步而来,走到黑大汉面前时还瞪一眼他被打的手腕,“就你这只笨手,能被颜太师的笔敲打,是你八代祖宗的福气!”
颜真卿捋捋头发,拂拂衣裳,笔直站立,高举圣旨:“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接旨!”声音依然洪亮威严。“我的好太师啊。”李希烈笑着,一把夺过圣旨,丢到地上。颜真卿急忙去捡,被李希烈一把抓住手臂:“颜太师,我们里面说,里面说。”李希烈提着颜真卿,在叛军士兵的簇拥叫嚷下,走进中军帐……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秋风呜咽,寒气逼人。逼仄的囚房里,一盏油灯静静地捧托一颗豆大的火粒。灯前,颜真卿席地而坐,双眼几乎挨上手捧的书。
“颜太师,你明天就要被……还看书啊。”是看守的士兵,蹲在颜真卿身边,声音很低。颜真卿“哦”一声,银发稀疏,纹丝不动。
“颜太师,你来宣旨,明明是送死,为何还来?”
“是吗?”颜真卿照旧不抬头,只看自己的书。
“哦,也不是。如果你依了李大帅,投靠李大帅,不仅不会死,还会做大官,比你在长安城做的官还要大。你为何不依他,还要痛骂他?”看守一脸疑惑。
“喏,看看,上面都写着呢。”颜真卿将手里的书递到看守手边。看守睁大眼睛看上半天,摇摇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读过书,不认得字。”
“这是我《颜氏家训》。书上训诫我颜氏子孙,要忠君爱民。忠君就是忠于大唐,爱民就是爱大唐百姓。此行我若能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于大唐和百姓该是少去多少祸害。”颜真看看面前的士兵不过十三四岁,不无痛惜地说,“你啊,将来若有机会,一定要读书,勤奋读书,那样就能知道何事不能做。李希烈就是因为不读书才……”
看守急忙制止颜真卿说下去,态度诚恳道:“颜太师,他们都说你字写得好,能给我写字吗?”
“好吧,给你抄录我早年的一首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恨读书迟。
颜真卿轻轻放下笔:“读书,读书,我少小即勤奋读书,如今白首依然读书不倦,然终不能阻止这天下之乱、百姓之苦,何其恨矣!”颜真卿双泪滚滚,“当初,我若不是入仕为官,而是开馆授徒,教李希烈之徒读书明理,何至于此……”
次日,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死,终年七十六岁。
【载于《莫愁小作家》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