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小说】云深处【载于《作品》2024年第2期】
(2024-02-08 21:54:22)
标签:
文学/小小说 |
分类: 唐诗小小说 |
云深处
张爱国
转过这道山路,忽然云雾沆砀,白茫茫几乎连手也不可见。差点撞上了才发现前面有一棵树,是松树。树龄有千年吧,树干四五人才能合抱,树皮龟裂斑驳,沟壑蜿蜒。裸露的根有三条,最粗的有人的大腿粗,遒劲起伏像一条龙,摇摇摆摆地斜穿过脚下的山路,一头扎进路边的山脚下。树冠盛大繁茂,如巨伞。众鸟在枝叶间欢快地鸣叫。
“时越千年,该是送别多少鸟雀、倾听多少人声、见证多少沧桑世事?”贾岛轻拍那片被人的手掌摩挲得光滑油亮的树皮。一阵风起,漫天的云雾一散而空,鲜红的太阳跳跃在东山头上。贾岛还没转过身,又一阵风过,水雾白云重新集来。“人生一甲子,如浮云一朵,倏忽地来,倏忽地去,何苦碌碌营营?何若清风明月、山肴野蔌相伴,散淡过平生?”
“谁在说话?”一个稚嫩的声音穿透云雾而来。
“俗人贾岛。”贾岛走向声音的方向,直到跟前才看清是一个童子,“小师父,云深师父可在?”
“不在。采药去了。”
“采药?云深师父是得道高僧,讲经传道,普度众生。不在寺里传经,却去山中采药?”
童子乜一眼贾岛:“我家师父说了,讲经传道,度众生之心;治病救人,度众生之身。师父还说,身乃心之宿,心乃身之本,身心和睦则人平,不和睦则……嗨!说了你也不懂。”
“贾岛不懂,故而前来请教云深师父。小师父,云深师父何处采药?”
童子斜昂着头,向近旁的山努努嘴:“这座山上。”
“这座山?”贾岛似有不信,“我一路绕此山而来,未见有上山之道啊?”
童子又乜着眼将贾岛一通打量,不无轻蔑地说:“毕竟年纪不大,路走得少。你就没听说,世上原本无有一条路,全由人足践踏而出?尤其我家师父,所走之路,全是无路之路,不论高山巨谷、名川大河,我家师父一到,一走,路自然现出。”童子说得眉飞色舞,得意洋洋,“你来请教我家师父算是找对了人。说说,找我家师父,何事之有?”
“小师父,等见到云深师父再说吧。你告诉我,云深师父何时归来?”
“不!知!道!”童子的转变很快,不高兴也全挂在脸上,一纵身爬上大松树,倚靠枝间,似自言自语,“慢慢等吧。我家师父有时半夜归,有时三五天、十天半月也不归。”
“好吧,与小师父说也无妨!”贾岛站在树下,仰天一叹,“贾岛幼时有志读书成才,以期福泽百姓,护佑大唐。然贾岛出身贫寒,为读书求学吃尽辛苦,终因无好书无硕师,至今一无所成。与贾岛同龄人,或成家立业,或科场登第。唯有贾岛,如今读已无望,家也凋敝,连身体也虚弱不堪。”贾岛一口气说得气喘吁吁,冷汗直出,“贾岛有心皈依,却不知云深师父可否开恩。”
“施主进寺歇歇吧。”童子从树上跳下,脸上显出悲悯之色。
“谢小师父好意!我就在此处等待。”贾岛从袖间拿出一本书,站在树下看起来。
童子进寺给贾岛端来一碗水:“你今天怕是等不到我家师父的。我刚才并未诓你,师父这次上山带了三块炊饼,一块炊饼够他吃两天,你算算得几天才能回来?”
“哦,那贾岛改日再来。”贾岛合上书,就要离开。
“再来也不一定见到。我家师父闲云野鹤,行程无期。施主要不上山去寻?师父每次都从这里入山,由近及远,此时或许就在近处山头上。”
贾岛顺着童子手指的方向向上看,但见云雾依旧,一棵树也看不到:“云雾深重,贾岛的身体,恐怕……”
“我家师父说,心勇自然身勇,心到即能身到。”童子忽然双手合十,满面庄重,“施主回去吧。你心未到,即便见到我家师父,他也不会收你。”
“小师父何来此话?”
“施主心不在佛,在儒。即便我家师父收你,你不久也会入世返俗。”童子看了看贾岛手里的书,微微一笑。贾岛低头一看,一本《论语》已被他翻得破旧不堪,不由脸色一红,暗自吃惊:不愧云深师父的弟子,小小年纪就能明察秋毫,洞察人心。
“小师父,请转告云深师父,贾岛如今虽尘心尚有,然若能得到云深师父教诲,定能不日断绝尘世之想。”贾岛将《论语》放回袖间,向童子致谢、告辞。
“施主是诗人,何不留诗一首?”童子跳下,又露出调皮之态,“留下诗,我家师父说不定就会让你见到。”
“好,贾岛献拙。”贾岛轻轻踱步,吟诵: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嗯,通俗清丽,言简义丰,情真意切。”童子很老成的样子,“我家师父,会让你见到的。”
【载于《作品》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