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品与试题(第61篇):雪夜逐

(2024-01-03 11:31:12)
标签:

文学/小小说

分类: 作品与试题

高中三十五 题来源不详

雪夜逐

张爱国

落日圆硕,大漠铺金。稀疏的草依稀呈带状,灰白色的草叶如利剑,剑刃还铸有锋利的锯齿,直指穹庐。秋在八月,在大漠,没有谁比它更辽远开阔。大雁舍不得南去衡阳,悠哉悠哉地飞,见到地上的人马,立即放慢速度,降低高度,盘旋,欢叫。

“哦,大雁恋人,多少天看不到一个人,这是高兴、亲近呢。”卢纶勒住马,站到马背上,仰头向大雁招手、呼叫。大雁似是明白人的意思,仲开长长的羽翅,缓缓落下。红日迫近,雁落平沙,大漠愈发雄壮。

一轮明月悬浮在眼前,卢纶看到了营帐。

“谁是李将军?”卢纶骑马径入大帐。帐内,几个兵士围坐一盏昏黄的油灯喝酒。

“这里没将军!”一个黑瘦的说。几个人举碗一饮而尽,放下碗,几双筷子同时伸向中间唯一的碗,又同时缩回。卢纶看到,碗里只有几粒黄豆。

“在下卢纶,得大将军令,前营察看。”卢纶跳下马,“谁是李辉?”

“大将军的人果然威风。”黑瘦的那位起身,斜眼看向卢纶,嘴角露出轻蔑之笑,“文人吧!我大唐军人的威风,你装不来。”

“你是李辉?”

“说吧,大将军有何军令。”

“军令?就你们,有军令又如何?”卢纶看向另一侧横七竖八、呼呼大睡的兵士。

一个兵士“噌”跳起,被李辉重重按下。“给卢判官看茶。”

一个兵士抓起地上的酒坛,倒出一碗酒,起身,单手递到卢纶面前。

“我不饮酒。”卢纶自顾坐到一块石头上。兵士将酒碗往沙上一撒,径自坐回。

“二清子,我大唐兵士不许无礼!”李辉弯腰端起酒碗,双手捧到卢纶面前,“卢判官,喝吧,解渴。”

卢纶接过酒碗,喝一口——哪里是酒!是碜牙的水!凑近一看,浑黄如泥浆。卢纶大惊;看看李辉,看看还在若无其事喝“酒”的兵士们,又看向躺在地上的兵士们,他们竟然衣着单薄地躺在黄沙上,沙上连一根草也没有。

卢纶起身向李辉叉手、深鞠躬:“李将军,我……”

李辉拉卢纶重新坐下:“卢判官,兄弟们已断粮三天。夜间气寒,卧睡的草也烧光了。”

“都护府里,我也听说李将军和兄弟们艰难,却不知如此。”

“卢判官,你从都护府来,你说,大都护是不是忘掉我们,再也不管我们了?”兵士们起身围上来,“皇上和朝廷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一阵风卷进,卢纶不禁浑身一凛,扭头看去,营帐北角已被卷起,帐外,刚才还是月白如昼,现在却黑漆漆如坠无底的地狱。卢纶虽然在都护府呆了半年,对北地的天气有所领教,但这势头还是让他吃惊和胆惧。

“兄弟们,都护府里也不比你们好多少。”卢纶重重一叹,垂下头,“自安史祸乱以来,三十多年了,朝廷、皇上、我大唐,都不再是……”

“大唐真的不能再雄起?卢判官,听说朝廷要撤汰北庭都护府,真的吗?”

“真如何?假又如何?我前几日还和大都护说,都护府一撤,这广袤的北地,从此不再属于我大唐。北地虽大,哪一寸不是太宗以来我历代君王和千万子民流血拼命换来?然这一路所见,尤其看到你们,我想,撤就撤吧,早些撤吧。”卢纶看向越发猛烈的风,“毕竟,大唐不是昔日大唐,你们,也不是昔日大唐之兵。”

“卢判官,你啥个意思?”众兵怒问。

“临行前,大都护再三叮嘱我,要你们务必小心。近年,北方之敌已然觉察出我大唐并非往日,蠢蠢欲动。可你们竞毫无戒备,使我能策马直入,若是敌人突袭……”

“判官大人不知,今日下午李将军就……”

李辉突然抬手制止,起身,倾耳听向帐外。众兵立马闭嘴,屏气凝神。卢纶不知所以,大气也不敢出。

“雁鸣?”一名兵士低声道。

“雁起!快!迎敌!”李辉话音刚落,众兵士,包括一直酣睡黄沙的兵士,已一个个兵器在手。卢纶站起的同时,他们已集合帐外,且全部端坐马上。

卢纶快步走出,漆黑死寂的天地里只有风声,还有高飞于头顶上的大雁的惊叫声。“原来夜宿的大雁竟是他们的哨兵。”卢纶明白过来,“北地大雁有近人而宿的习性,营帐四周都宿有大雁,大雁的警觉性远强于人。”

“将军,敌人知道惊动我们,已逃遁。追吗?”兵士问。

“追!”李辉令一出口,火把点起,照亮一张张杀气腾腾的精瘦的脸。卢纶突然发现,他们身上、手握的刀枪、弓箭上,已落满厚厚的白雪。

大漠的雪是何时下起来的?眼前这疾速的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卢纶木然站立,一首诗从嘴里喃喃吐出: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选自《百花园》2023年第4期)

【试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卢纶的视角写出了边关将士们生存条件的艰难,如将士们喝泥浆一样的“酒”,衣着单薄睡在黄沙之上。

B.文章开头写大雁“舍不得南去衡阳”,见到卢纶“放慢速度”“降低高度”等,为后文点出大雁是军营的哨兵做了铺垫。

C.士兵们心系家国之事,如问卢纶“大唐真的不能再雄起?”,面对卢纶所回答的话,他们用怒问表明自己的态度。

D.卢纶初入军营,李辉露出轻蔑之笑;给卢纶递酒之时,士兵单手递送;横七竖八躺着等可见他们军纪涣散,傲慢无礼。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注重环境描写,比如“黑漆漆如坠无底的地狱”“越发猛烈的风”等,写环境的恶劣,突出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B.文中前半部分卢纶对将士们的批评,为欲扬先抑,和后文对将士们的赞美形成对比,使得小说情节富于变化。

C.刻画李辉,运用了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手法,展现出一名血肉饱满、立体化的爱国将领形象。

D.文中善用短句,如“雁起!快!迎敌”等,写局势紧张;又如“军令?就你们,有军令又如何?”写卢纶的质疑。

3.在与将士们的相处中,卢纶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以诗歌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

2.C

3.愤怒不满。从“军令?就你们,有军令又如何?”等细节可看出,他对大唐军队的军纪是很不满的。

同情惊讶。从“他们竟然衣着单薄地躺在黄沙上,沙上连一根草也没有”等细节可看出,他感受到了这里的后勤困难,战士士气的低落,感到同情。

低沉痛苦。从“我想,撤就撤吧,早些撤吧”等细节可看出他自认为这是一场必败战役,未能报效祖国,他觉得很痛苦。

钦佩欣慰。从“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赞扬看出他是很振奋的。

4.结尾以诗歌结尾,增添了小说的文学底蕴,使小说表达更凝练,更具有戏剧张力。

通过自然而然吐露的诗歌,可体现卢纶内心的震撼与钦佩,使得人物更立体,更能凸显战士们英勇作战这一主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完整概括了整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亦有卒章显志之妙处。

【详细解析】

1.D  “可见他们军纪涣散、傲慢无礼”理解错误。原文“众兵士,包括一直酣睡黄沙的兵士,已一个个兵器在手”“火把点起,照亮一张张杀气腾腾的精瘦的脸。卢纶突然发现,他们身上、手握的刀枪、弓箭上,已落满厚厚的白雪”,可看出他们杀气十分,蓄势待发,并不是军纪涣散。

故选D。

2.C  “运用了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手法”错误,原文简单提及了肖像描写,但并未进行心理描写。

故选C。

3.根据“哦,大雁恋人,多少天看不到一个人,这是高兴、亲近呢”“军令?就你们,有军令又如何?”“‘我不饮酒。’卢纶自顾坐到一块石头上。兵士将酒碗往沙上一撒,径自坐回”可知他最初是很愤怒不满的。

根据“哪里是酒!是碜牙的水!凑近一看,浑黄如泥浆”“他们竟然衣着单薄地躺在黄沙上,沙上连一根草也没有”可知他是同情的、惊讶的。

根据“自安史祸乱以来,三十多年了,朝廷、皇上、我大唐,都不再是……”“这广袤的北地,从此不再属于我大唐。北地虽大,哪一寸不是太宗以来我历代君王和千万子民流血拼命换来?然这一路所见,尤其看到你们,我想,撤就撤吧,早些撤吧”可知他是低沉的、痛苦的。

根据“大漠的雪是何时下起来的?眼前这疾速的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卢纶木然站立,一首诗从嘴里喃喃吐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可知他是敬佩的,欣慰的。

4.结尾以诗歌结尾,从小说的语言表达来说,增添了小说的文学底蕴,也使得小说表达更凝练,更具有戏剧张力。从人物角度,“卢纶木然站立,一首诗从嘴里喃喃吐出”,这可体现他内心是很震撼与钦佩的,通过这首诗歌可以更加凸显出他发自内心的钦佩之情,从情节角度,“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完整概括了整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亦有卒章显志之妙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