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品与试题(第59篇):猫忍不住

(2022-09-07 16:23:19)
标签:

文学/小小说

分类: 作品与试题

初中二十 重庆市南岸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猫忍不住

张爱国

周六傍晚,劲松开车回老家看母亲。他把车停到院子里,故意咳了一声,母亲听到后跑出来,责怪劲松回家咋不先打个电话。

母亲要从鸡笼里抓鸡杀,劲松赶紧阻止,说自己下午钓了鱼。他打开后备厢,一只黑色大塑料袋里装满了鱼。母亲看看鱼,又看看劲松,拿出一条鱼。劲松要把鱼都拿下车,母亲却说:“我吃不了,你带走。”劲松便将后备厢关上了。

母亲在灶上烧菜,劲松在灶下烧火,这让劲松有了小时候的感觉。带给他小时候感觉的,还有灶台上的大黑猫,小时候家里也有一只猫。大黑猫正在睡觉,劲松拿一根草戳它的鼻子,大黑猫半天才将眼撑开一条缝,轻轻地看一眼劲松,又若无其事地闭上。劲松原本对猫就没好感,又被它的轻视惹怒了,于是揪起猫的耳朵,把它赶到地上。母亲笑了:“死孩子,还调皮。”

鱼烧好了,母亲盛进盘子放到一边。她要去外面拿鸡蛋,走出厨房门却停下脚步,叫劲松把大黑猫赶出来。劲松笑着说:“妈,猫现在还偷嘴啊?”“偷不偷,谁知道?”母亲说,“你记得不?你小时候家里那只猫多听话,一点不贪嘴,还不是忍不住偷吃了你的油渣,害你哭了一晚,第二天把它打伤了。”

“记得记得,那时候小,下手没轻重。”劲松赶着猫,笑着说,“听说现在的猫,除了吃配方猫粮,鱼送到嘴边都不吃呢!”

“我不信,这么鲜的鱼摆在面前,它能忍得住?”母亲伸脚将劲松赶过来的猫推了出去,又看着劲松,说,“你也出来。”

劲松应声往外走,突然想起什么,说:“妈,你……”

“出来吧。”母亲站着,直到劲松走到她前面才挪步跟着。

一会儿,母亲又要出去拿东西,同样是先赶走大黑猫,又要劲松跟出来。劲松说:“妈,你老糊涂了吧?你是真怕我偷吃鱼?那次是小,不懂事,又馋,偷吃了你待客的鱼。”

母亲说:“妈没糊涂。这么鲜的鱼摆在面前,你能忍得住?”

劲松“扑哧”一笑:“妈,现在谁还稀罕鱼?常常一大桌菜,啥鱼都有,我筷子都懒得动一下……”劲松突然停住了,转过头不看母亲。

“哦,常常,是三天两头还是一天一回?一大桌菜,各种鱼,还有酒吧?得多少钱?”母亲盯着劲松,“你说下午钓了鱼,可身上没一滴泥水,你怎么钓的这么多鱼?还都是这种贵的鱼!”

劲松低下了头,承认车上的鱼不是自己钓的。母亲又颤抖着声音问:“只有鱼?没别的?”劲松把头垂得更低了。母亲坐到灶下的小板凳上,说起往事:当年家里那么好的猫,从来不偷嘴,但见了油渣还是忍不住。劲松小时候也听话,但有次母亲做了鱼,劲松想尝口鱼汤,哪知口一开就停不下,最后把两条待客的鱼都吃了,一滴汤都不剩。母亲含泪说:“妈相信你,但也不能全信,总是围着鱼,猫也忍不住的……”劲松听了,蹲到母亲面前,用纸巾擦母亲的泪水。

母亲推开劲松的手,说:“你这才做了多大的官,才多大个差事,就这样了,以后还不……不该你吃的,吃了就不会是好果子。当年那只猫被你打了以后,要不是我用心照料,也许就残了。你那次吃鱼,刺卡在喉咙里不敢说,躲到厕所用手抠,抠吐了,吐光了,才吐出刺。”劲松听了,满脸泪水,说:“妈,我、我下次……”母亲叹道:“还有下次?想想这次,想想以前的,还能吐吗?怎么吐啊……”

选自《故事会》2022年7期

【试题】

1细读全文,请梳理故事情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劲松回家,拿鱼让母亲做→鱼做好,母亲将猫赶出厨房→    母亲要劲松也出厨房→母亲又将猫和劲松赶出厨房→    母亲追问劲松鱼的来历→母亲谈论劲松和猫都忍不住偷吃的事

2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母亲看看鱼,又看看劲松,拿出一条鱼。

3下列句子反映了劲松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劲松突然停住了,转过头不看母亲。

4母亲做好鱼后每次离开厨房都要将猫和劲松赶出厨房,她真的是怕猫和劲松偷吃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5联系全文,说说题目“猫忍不住”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母亲回忆黑猫偷吃油渣被打伤了。劲松回忆小时偷吃鱼的事。

2两个“看看”,表现母亲对劲松这一大袋鱼的来历产生了怀疑,(2分)引出下文母亲有意用小时候劲松偷吃和猫偷吃的事教育劲松的情节。(2分)

3劲松突然明白了母亲的用意,(2分)为在母亲面前暴露了自己不廉洁的行为感到心虚。(2分))

4不是。母亲故意用这些办法引出猫和劲松没忍住偷吃的事,想引起劲松的反省(2分)为教育劲松做铺垫。(2分))

5表面上是说猫忍不住偷吃了油渣,实质上是暗指劲松忍不住收了不该拿的东西(1分),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设置悬念,题目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