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豆角
(2016-08-04 16:02:10)
标签:
文化历史特产 |
分类: 醉里挑灯看剑(随笔) |
卜豆角
今年夏天气候好,雨水一场接一场——用我妈的话讲,这样的天气,不仅人舒服,也“作兴”南瓜、瓠子、豆角,一晃,日子到小暑了,豆角上市了。
我最爱豆角。豆角分青色和红色,一尺多长,抓一把在手,瓷实,绵软,温柔地垂下,恰似童话里大猫的胡须,蕾丝一样美好。折断,清炒,在铁锅里起青烟,翻山蹈海软下来,临起锅,撒几颗蒜粒,白碧相间,格外脱俗。清炒的豆角爽脆,我不大爱吃。还有炖豆角,跟五花肉一起,油汪汪一盘。吃到后来,把豆角汤浇在饭上,不知多美味。最好的东西都是家常的东西,简单的东西如豆角汤泡饭就是独一味。
我还喜欢吃卜豆角,配菜也不复杂,有青椒、卜豆角、五花肉、香油、葱花就行了。首先把卜豆角用冷水泡开,大约需30 分钟,如果很急可以用热水泡开。然后把锅烧热,把卜豆角的水甩开,放入锅中,把水炒干,再放油小炒一会装盘备用。再把五花肉切成一小条一小条,把锅中放油烧热把肉放入锅中炒香,然后把卜豆角一并倒入锅中小炒会,放盐、葱花、青椒红椒小炒一会。最后再淋上香油就可以装盘了。
一盘原汁原味的家常青椒卜豆角就出炉了。
这几日,豆角大量上市,价格便宜。总跟我妈唠叨,天晴就好了,最少买20斤,十斤晒干做卜豆角,十斤晒成豆角干,冷冻到冰箱,大雪纷飞拿出来炖肉,该有多美。
卜,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与任何食物的做法扯不上关系,但在湖南人口中,“卜”字的后面,必然跟着豆角或辣椒这样的名词。一碗“卜豆角炒肉”,在湖南人的餐桌上,几乎能满足每一位就餐者。
主妇们晒菜干是不分时令与季节的,只要有多余的蔬菜就会想办法让其保存的时间更多一些。晒得最多得,无非是常见得蔬菜,而晒制的方法也有区别。
如何储存这些吃不完的豆角,让其能在食物匮乏的冬季成为一道补充食材,成了家家户户都要思考的问题。干豆角、酸豆角、卜豆角,储存的方法并不止一种,但最让湖南人喜爱的,却是卜豆角无疑。
一般来说,要经过开水焯制的蔬菜再晒干,成品后都要加一个“卜”字,典型的就是卜豆角。
干豆角不需要“卜”,即不需要放入坛子中腌制,少了那股淡淡的坛子酸味;酸豆角又过于下饭,浸在酸水里的豆角味道虽美,却无法储存过长时间,当酸味泛滥的时候,这一坛豆角也就只能舍弃了。唯有卜豆角,既有干豆角易于保存的好处,又带着一点点与酸豆角类似的味觉,不太酸,也不太干,放在坛子或冰箱里,一年、两年都可以继续食用。
小时候,老家豆角攀在高粱杆上,多得摘不完,任凭独自老去,回头剥豆角米,放粥里煮,也好吃。嫩豆角也可煮粥来吃,略放油盐,无需炒菜,也是囫囵一餐,有太阳的馨香。若换成卜豆角,其香更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