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科技专项实施在即5股面临重大机遇
标签:
股票 |
分类: 个股消息 |
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过程中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及其主要产品
消息称,备受各界瞩目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近期出台。
根据中证报报道,该专项预计投入至少千亿元资金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这是迄今为止所有重大专项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
业内人士预计,高达千亿的专项研发资金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有效弥补国产飞机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不足这一长期短板。而随着专项的实施,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对于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的整合预期,也将进一步增强。
从去年开始酝酿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出台时间已经愈发临近。去年11月,两院院士师昌绪向国务院建议,将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6月传出消息,由师昌绪牵头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封笔,航空发动机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经板上钉钉。
业内人士分析,参照“十一五”有关重大科技专项政策,预计专项方案中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外,或还将通过制定相关采购管理办法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
整合预期增强
航空发动机专项实施在即,业内人士对即将出现的巨大市场机会,普遍持有乐观态度。
波音公司在其最新的市场报告中预测,未来20年中国机队将扩大到目前规模的三倍。
目前,设计生产一台航空发动机,主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单元体及主要部件、整机制造等几个主要领域。A股相应的上市公司有航空动力(整机集成)、中航动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中航重机(结构铸锻件)、成发科技(传动)和钢研高纳(涡轮盘)等相关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专项方案的逐步落实,上述公司除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外,受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拉动,公司业绩也将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在第九届中国航展上,航空动力实际控制人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将作为中航工业此次参展的唯一发动机单位。
在上述上市公司中,除钢研高纳外,其余四家全部为中航工业系公司。其中航空动力、中航动控和成发科技分别定位为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资产的主机、控制和传动整合平台。在中航工业各大业务板块中,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率相对较低,因此业内人士预期,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的推出,除了给相关上市公司注入业绩增长动力外,也将进一步加快中航工业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新款发动机“点亮”珠海航展
即将于11月12日拉开帷幕的第九届中国珠海航展,再次引爆业界对于航空发动机研发、国产大飞机制造、通用航空等的热情。据悉,本届航展共吸引了来自世界39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家航空航天厂商参展,较上届增加4个国家和50家厂商,将成为历届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航空盛会。
除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际华集团(601718)等国内兵工企业将首次参展外,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今年的参展阵容将更为强大,新款发动机、国产大飞机等将悉数亮相,展示我国飞机制造的最新实力。与此同时,包括“中航工业系”成员单位在内的近30家通用航空类企业也将粉墨登场,成为本届航展的一个新亮点。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产飞机发动机立项政策出台预期渐浓,加上“岷山”、“九寨”发动机以及新舟600、ARJ21-700、C919等国产飞机的轮番登场,发动机、飞机制造相关概念个股行情或被引燃;而今年通航企业的大规模参展以及航展上为数众多的通航活动,或许也将刺激通用航空板块上市公司的一轮爆发。
航空动力发动机平台重组预期犹存
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龙头企业,航空动力(600893)主营航空发动机批量制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外贸转包生产及非航空产品生产业务。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去年作为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整合平台进行的重组被迫中止。但业内人士预计,明年公司仍可能再次启动资产重组。
据上证报报道,航空发动机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国家对航空工业和发动机产业的投资力度和重视程度也逐步加大。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龙头企业,航空动力将成为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推进的最直接受益者,公司整体研发和产业实力有望更上一台阶。
目前公司的主营产品二代发动机和三代发动机正处于产品过渡期。新产品方面,公司负责三代发动机WS-10近三分之一的零部件量。
华泰证券认为,新一代发动机产品目前未实现批量生产,收入短期内可能面临增速放缓。但长期看,发动机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公司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国海证券认为,第三季度公司航空发动机业务已实现恢复性增长,并成为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的主要贡献点。经综合测算,预计2012年公司航空发动机产业将保持稳定增长,增速约为12.7%。
航空动力(600893):产品结构调整,将获国家重大专项支持
来源: 招商证券(行情 股吧 资金流)撰写时间: 2012-10-28
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同比微增0.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上升6.1%,每股收益0.18元,基本符合分析师预期。考虑到国家拟对航空发动机产业进行专项资金支持以及公司未来资产重组的重启,维持公司审慎推荐评级。
产品结构调整,仍处转型过渡期。公司目前生产的航空发动机主要是二代发动机等老产品,增长空间有限,而三代发动机等新产品尚未形成批量化,分析师预计今年公司航空发动机业务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受宏观经济影响,预计公司非航产品收入今年将出现同比大幅下滑,而出口转包业务今年将触底回升,预计全年将小幅增长。
毛利率保持稳定,期间费用率下降。公司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3.5%,环比基本保持稳定,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公司航空发动机产品正处于升级换代过渡期,未来三代产品批量化生产后,毛利率将会有所提高。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8.2%,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近2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三季度偿还了大量借款,导致公司当期财务费用率环比显著下降1.1个百分点。
预收账款余额处于近三年最低水平。公司三季度末预收账款余额为1.5亿元,环比上季度末减少1000万元,与年初相比大幅减少54%,显示公司老产品订单正逐步萎缩而新产品订单尚未明显好转。
存货维持稳定,现金流改善仍需等四季度。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余额为20.9亿元,环比上半年末略微减少,总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4.6亿元,公司每年前三季度都是负现金流,最后一个季度回款,这主要与军工行业的特殊属性有关。
航空发动机入选重大科技专项为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航空发动机是一项独立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其研制周期长、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而为了满足飞机的研制进度,发动机则必须先行立项才能赶上飞机设计制造的进度要求。而这些都将需要在前期对航空发动机产业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航空发动机已经入选我国重大科技专项,未来国家将出台专项资金给予资金及政策上的支持,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公司股价的催化剂:(1)国家拟对航空发动机产业进行专项支持,优先予以重点发展;(2)三代航空发动机进入批量化生产;(3)资产重组的重新启动。
维持“审慎推荐-A”投资评级:继上次下调了公司全年业绩预测后,分析师维持公司12-14年EPS至0.25、0.32、0.40元,对应PE为44、34、27倍。公司作为中航工业集团唯一的发动机整机业务上市平台,重组工作的暂时中止并不改变中航工业发动机业务长期整合趋势。分析师预计中航工业集团仍将继续注入贵州黎阳和南方公司两家发动机企业资产,根据测算这将使公司利润规模提升35%-40%。在此基础上,未来仍有望注入沈阳黎明等优质资产,届时公司利润规模将增长一倍以上。公司作为A股唯一的航空发动机主机生产企业,将受益于国家即将出台的专项资金支持,维持审慎推荐评级。
中航动控(000738):军民结合,互通互惠
来源: 东兴证券撰写时间: 2012-08-25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航空产品转包代工以及部分民品业务。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大脑”是保证飞机飞行速度、稳定性、载重力、机动性等性能的关键核心部件。公司具备生产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十大部件的能力,产品涵盖了大、中、小推力,包括涡桨、涡喷、涡扇、涡轴全系列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产品。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需求量大。根据英国罗罗公司最新预测预计,未来20年间,全球航空发动机的市场总需求约为21050亿元,平均每年需求量在1000亿元以上。如果按照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占发动机价格的15%-20%计算,动控系统市场空间将在3158-4210亿元之间。
内部结构调整基本完成,打造第五大产业基地。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于同质或相似业务的合并与撤销,不仅简化了流程也节省了费用,位于西安、长春、贵州和北京的四大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生产基地也进入稳定的收获期。现阶段公司正在江苏省打造第五个产业基地,在这里公司计划利用自身军品业务方面的技术优势,开拓汽车电控系统、新能源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民用产品,进一步丰富公司自身的产品结构,实现军民结合的发展模式。
参照海外成功案例配比军民业务。公司计划逐步增加民品业务收入占比,此次计划定向增发2.5亿股,募集29亿元左右,重点打造民品业务。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增加公司年均营业收入34.2亿元,年均净利润4.8亿元。
盈利预测。分析师综合考虑了公司所处行业的特殊性、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新业务未来的发展潜能,认为公司2012-2014年EPS分别为0.24元、0.33元和0.40元,对应公司2012-08-24日8.39元收盘价,动态PE分别为34.7倍、25.6倍和21.1倍,首次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中航重机(600765):受益于航空发动机大发展
来源: 银河证券撰写时间: 2012-11-05
1。事件
近期航空发动机发展到市场普遍关注,分析师认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未来将加速发展,国家可能加大研发投入,发动机制造和原料加工等领域面临较大的发展机会,中航重机将是重要受益者之一。
2。分析师的分析与判断
(一)航空原材料加工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航空锻铸业务占公司收入的70%左右,也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其中为发动机和飞机制造提供锻铸件占据该业务板块的主要部分,在航空工业产业链中属于前端的原料加工环节。
公司的锻铸板块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约为中航重机利润总额5270万元的220%。前3季度锻铸板块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略低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设备检修以及下游主机厂减库存的影响,第4季度上述问题都基本解决,公司的生产任务较多,分析师预计该板块4季度将呈现较高盈利水平,明年将持续增长。
中长期来看,航空发动机的突破和发展离不开原材料加工的升级和发展,公司作为中航工业体系中原料加工领域的主要平台,增长空间广阔。
(二)公司的其他业务明年将明显好转
公司的液压今年增长动力不足、新能源目前处于低谷阶段,对前3季度业绩形成不利影响,不过明年这两项业务都将有明显好转:液压板块随着苏州基地和力锐公司的投产,产品进入高端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新能源板块中,惠腾今年以来持续减亏,还有几块较大的不良资产已经陆续处理,明年公司新板块的减亏效果将明显好于今年。
公司培育的新兴产业,包括激光成型、高端战略金属再生、高端装备等,预计在明年将开始贡献盈利,不但能增厚公司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将明显提高公司的成长预期和估值倍数。
3。投资建议
分析师预计2012年-2013年公司的每股收益为0.38元和0.37元,维持“推荐”评级。
股价催化剂:如果发动机行业的发展规划出台,或公司的新兴产业项目有突破,将提升公司的价值预期。
钢研高纳(300034):小非减持压力渐弱,受益航母航空大发展
来源: 民生证券撰写时间: 2012-11-06
一、事件概述
近期,我国首艘航母下海服役,同时8架最新一代战机歼-10抵达珠海参加航空展。
预示我国航母舰队和航空事业在未来将得到大力政策扶植,步入快速发展期。
二、分析与判断
公司是航母舰队和国产航空发动机制造用高温合金主供商
公司是保障海空装备战力持续提升的关键一环。动力系统是军舰和战机核心系统之一,其中最关键的部件是涡轮机(由涡轮盘和叶片等构成)。专家介绍,公司目前是航母编队战列舰和驱逐舰动力系统中大变形涡轮盘的主生产商。同时国产军机发动机制造用的多数高温合金以及进一步加工的部件毛坯也主要由公司提供,如三代战机等先进机型发动机涡轮盘和其上配套的叶片生产用母合金。同时未来国内大飞机国产化进程中,公司也将是国产发动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预计小非获利40%以上,减持暂告一段落
2012年Q2-Q3期间,国信弘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解禁股已经减持约215万股,尚持有约385万股,但分析师估算国信已经获利40%以上(国信创投项目,参与之初股价低),预计减持暂时告一段落。
航空设备制造业步入高频政策扶持期,过千亿航空发动机专项望形成利好
根据分析师统计,始于2000年,航空扶持政策频繁出台。相关高端材料也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各种专项补贴不断投入。特别是在先进航空发动机和其制造用材料被国外实施技术封锁后,国家对国内公司的扶持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期预计出台投资超过千亿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专项,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制造用高温合金材料国内龙头企业,有望实质受益。
股权激励和募投项目有望助公司未来5-10年保证年均20%左右的盈利增速
公司出台了股权激励预案,根据股票期权授予和行权条件,净利润年均18%的增速和管理层的积极反应,有望形成业绩增长底线。若公司10年股权激励计划期间,保持上述业绩增速,最终公司EPS将达到约1.6元。而近期募投项目的逐步投产,保守预计能够帮助公司2012-2013年期间盈利保持年均20-30%的增长。
三、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海空军备制造不可或缺一环,能联动军工,提升估值。充分受益行业景气、政策扶持和扩产,5-10年盈利年均增速预计保持约20%。给出“强烈推荐”评级。
成发科技(600391)
公司半年报显示,2012年度,公司秉承“成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世界级供应商”的公司战略,积极贯彻中航工业“质量效益年”相关要求,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改善经济效益水平作为年度工作的目标。2012年,公司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注重完善基础管理,着力打造比较优势,力求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12年上半年由于内贸航空产品订单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内贸航空产品收入大幅下降,致使上半年利润水平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与此同时,外贸产品克服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逆市上扬,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同比上升。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701.91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953.40万元,降幅19.12%;实现营业利润2,157.19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009.25万元,降幅6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4.11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441.27万元,降幅81.56%。
下半年工作重点:
(1)坚持“成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世界级供应商”的经营目标,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客户、市场、技术等优势资源的整合,确保外贸产品的持续、稳定增长。
(2)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加速做好专业化中心项目建设,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3)按照中航工业“质量效益年”实施要求及综合平衡计分卡全面绩效考核要求,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非经营性开支;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速度,提高资产经营效率;密切关注汇率变动,继续采用应收帐款保理、远期外汇交易、海外代付以期实现外汇的保值,降低汇率损失。
(4)加快新产品试制,推动试制产品尽快进入批产阶段,为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提供动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