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听你如瀑的声音

标签:
纪录片的声音汉源古琴麦克卢汉 |
分类: 散文随笔 |
我想听你如瀑的声音
——记一次拍摄中对声音的想象
汉源的深谷中,越走越陡峭,终于攀上一块临水的高崖,眼前就是绵长而激荡的一条瀑布。起初,从山崖上漫下来,像布,左右轻摆几下,飘散的水雾如轻烟,继而拆开来,成上千上万条缕缕丝线,劈头就撞向地面的巨石上,水花四溅,顿时,苍厚的声音充满峡谷。
这就是拍摄地点,于是走在前面的轻盈的汉服女怀抱古琴开始坐在一块荤确的山石上,背景就是那挂在崖壁上潺潺跌落的瀑布,我们要求她弹《流水》。
可是,这怎么会听见琴声呢?
山谷里,瀑布的声自然是掩盖了琴挑的声。
实际上,我们只是需要造型,是从画面上着想的。声音我们会在后期去做上!
但最终,不像诉诸视觉的画面,在这组镜头里,反而是声音令人着迷。籍此,我也想到非虚构影片中的声音处理。
关于声音,第一个想起的是传奇的媒体理论家、思想家麦克卢汉,他讲到“宇宙是一张未来的听觉空间图”的著名论断,意思是说,我们人类虽然没有敏锐的目光,但却有敏锐的耳朵。
“我们可以从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听到从任何一个方向、任何距离以外传来的声音。……而眼睛是有限的、定向的、在任何时刻都被局限在远远小于听觉世界一半的范围以内。耳朵是包罗万象的,对无限范围内产生的任何声音都始终是敏感的。”
接受知识、认知世界,我想耳朵是大于眼睛的。不然,我们就难以理解胎教为什么现在如此的风靡。甚至有电影史学家统计,拍摄音乐家的电影或者说以音乐家(歌手等)为主人公的电影数量要远远大于拍摄画家的电影数量。
可见,声音的魅力。那么,它有什么特征?
麦克卢汉说,声音的特征是,它“充满了空间”。因此麦克卢汉赋予声音一个奇妙的比喻:“夜晚将充满着音乐就像空气中充满着芳香。”
诉诸嗅觉,我们重新理解了声音,这样,影视片中的声音也就好讲了。声音不单是声,不是你单纯听到的那种“响动”,而是包含这三个方面的特色:情、色、力,互为一体,不可分离。
有了这三点,就是全覆盖,就是如瀑的声音。好像山谷中的瀑布声,它不吵,而是公孙大娘舞剑器,“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低徊中蕴蓄着澎湃的力量,让你走出山谷时还是激动万分,同时还回味无穷。
也许我们用电视配音大师赵忠祥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了。
我们大概都不会忘记赵忠祥在《动物世界》里用其独特的低音区气息来表达情感的力量。声音太亮,会显得单薄没有交流感。他就用气息压低声音,这样就承载起丰富的感情。气声由情感的气息之流推动着,十分饱满、浑厚。听起来,他的声音是直冲鼻腔,有一种混合共鸣的魔力。因为浑厚,声带像宽广的道路,传达出多种细腻、丰富的感情,声音因而具有了色泽与修饰,并且获得了跌宕起伏的语势力量,如瀑倾泻。
瀑布跌宕起伏,声音也是如此。一句话中,语气、节奏、重音的经特别处理,形成独特风味。如在他著作《岁月随想》中举出的《动物世界》一例:
春天来了 / 伊比利亚半岛的森林 / 和
草地 / 复苏过来 // 大地 / 又覆盖上鲜花
的地毯 /// 新的生命重新开始……// 母鹿
/ 静静地站在那儿注视着自己的孩子 / 这些
小家伙在他们父母的爱护和保护下躺在草地
上休息 // 享受着// 春天的时光……母鹿群
将在这里度过春季 / 和初夏的日子 / 然后
// 迁往高处……出生后几个星期 / 幼鹿
/ 就能在它们母亲的周围走动了,每年这个
时候都能够看到 /// 树丛中 // 生命的活力
……(舒缓,快速,加强,/ 停顿)
这里的停顿符号/或//、///,显示出他不循常规的断句,使他的解说摆脱了书面文字标点符号的限制,随势随心随情,时停时动时快时慢。
古琴《流水》,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声音起初平静,然后急促,在急促中有一种看似狂野,同时还兼有的一种力量拉着它,使它回环,正如瀑布的水流“随势随心随情,时停时动时快时慢”一样,冲击着谷底的山石,待你立在崖壁下看,它又在清澈的潭中回环一阵,然后扬长而去。
一番折腾,走出山谷,当然轻松。下山的旅途中猛撞见路边草丛里两头时隐时现的骡驹,健硕漂亮,我想那叫起来的声音一定洪亮,响彻山谷,但是很不美。
虽然声音是充满了空间,但走出山谷,因而也无须担心。亮丽的的琴挑之声,一定会跳出低音区的瀑声。这自然的声音如此绚丽、多彩,层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