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术一年后的感言

(2018-08-08 10:39:01)
标签:

手术

康复

好医生

喻昌

哈佛

分类: 散文随笔


手术一年后的感言

据说,世人评价好医生的标准有两个,就是看他做了其中哪一个,最终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

这个标准是由一个故事引出来的。

一个美国医学院毕业的新医生去实习,第一次看到抢救与死亡,受到震撼,几乎无法控制自己,从手术室退了出来。一位老医生看到后,对他说了一段话意味深长。他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医生,一种是不用感情的,只要机械操作就可以了,他把患者当作一个物体来处理,按照规章操作;另外一种医生是会用感情的,他会觉得患者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然后努力去解决,当然也是按规章操作。你说,哪种是好医生?

两种都是,但人们普遍会认为后一种更好,我也是这样想。从此,我就记住了什么是好医生和更好的医生。

无独有偶,在我国古代,也有这么一位医生,说过同样的话,而且说得同样精彩。

这位医生就是明末清初江西新建(今南昌)人喻嘉言,被誉为古代七大名医之一。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医案著作《寓意草》,其序言里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昌(按指作者自己)于此道无他长,但自少至老,耳目所及之病,无不静气微心,呼吸与会,始化我身为病身。负影只立,而呻吟愁毒,恍忽而来,既化我心为病心,苟见其生,实欲其可,而头骨脑髓,捐之不惜。傥病多委折,治少精详,早已内炤,他病未痊,我身先瘁。

翻译过来就是:“我对于医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只是从小到现在,凡是我治疗的疾病、我碰到的病患,我都要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思考,甚至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和病人一样,感觉我的身体和病人的身体都化成了一体,我的心也似乎变成了患者的心,患者的那种孤独、无助,那种痛苦、呻吟,都仿佛来到了我的身上,如果患者的病很快地好了,哪怕我的脑袋和骨髓扔掉了都不觉得可惜;如果患者的病没有好,我一定会殚精竭虑的思考,甚至患者的病没好,我的身体却先憔悴了。”

这段话多么令人震撼!

可见,无论是古今、中外,更好医生的标准就是后一条。

幸运的是,我在这里——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也遇到这样的更好医生群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