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秦戏与陕西秦腔

(2017-10-13 15:37:38)
标签:

西秦腔

海陆丰

汉调二黄

西秦戏

斩郑恩

分类: 荒腔走板
西秦戏与陕西秦腔

西秦戏与陕西秦腔

(《广东戏曲艺术研究资料》第三辑,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  广东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1963年)

 

这次(195912月)陕西省秦腔剧团来广州演出,省文化局特通知海丰西秦戏剧团的艺人们来广州观摩学习。西秦戏是否与秦腔在源流上有关系,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省文化局、剧协广东分会特在观摩过程中组织西秦戏艺人进行讨论,并由西秦戏剧团演出传统剧目《斩郑恩》(皮黄调)和《回窑》(正线)招待陕西省戏曲演出团的全体同志。然后,再组织西秦戏老艺人、音乐人员到陕西秦腔剧团进行交流学习,并就两个剧种的渊源关系作了探讨。

由于秦腔剧团正在忙于演出,交流座谈的时间仅有二个小时,加上语言不通,需要通过翻译,致未能畅所欲言,只停留在一些观感印象方面的交谈。现在将双方互相观摩后对两个剧种的关系和易通的意见,综合如下。

西秦戏与陕西秦腔

海丰西秦戏艺人看了秦腔的《游西湖》《赵氏孤儿》等剧目之后,认为秦腔不论在腔调、音乐、表演上,都与西秦戏不同。虽也有个别曲调与西秦戏略相近似,但究竟很少。秦腔艺人看了西秦戏之后,青年演员们的反映也认为毫无共同之处,但老艺人看了却很感兴趣。他们认为西秦戏所演出的两个戏,很像三十多年前的秦腔和陕西的汉调二黄。具体意见是:《斩郑恩》的皮黄调基本上和陕西汉调二黄一样;而《回窑》的正线腔,实际上是汉调二黄中的老二黄。三十多年前,秦腔与汉调二黄在做派上是完全一样的,而西秦戏演的这两个剧目,在剧本、曲调、表演、排场以至服装,很多和他们过去的演出相同,并做了一些具体的比较。

乐器方面:从前秦腔的乐器,打击乐器有大锣、小锣、大鼓(鼓分战鼓、堂鼓、赶鼓、薄鼓)、大钹、小钹、梆子、木鱼、板等。管弦乐器仅四件:二弦、京胡、笛、三弦(后来加了月琴,如今已增至十几种)。西秦戏从前用的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钹、板。管弦乐器也是四件:二弦、提琴、三弦、月琴。两个剧种都有唢呐和号头(秦腔叫做大号),号头是由管箱人包吹的。西秦戏的正线二黄过去都用笛伴奏。

曲牌弦诗方面:秦腔共有牌子弦诗一百几十套,其中唢呐牌子八十多套,西秦戏也有相当数量数量的牌子。但是,这些牌子弦诗名称及曲调是否相同,双方手头都没有资料可作对照,当场由西秦戏的音乐头手张德同志念了几条弦诗,有些是和秦腔相同的。如西秦的【八板尾】,秦腔叫【二六】;西秦的【正线二凡送】,秦腔却称【穴板】,旋律基本一样;西秦的【西皮紧板】与秦腔的【紧齐板】也差不多。秦腔剧团乐队队长王东生同志认为,西秦所演的这两个剧目的各种音乐过门和他们是一样的。西秦的张德同志又念了几首【柳青娘】,他一边哼,王东生同志也接着哼起来,第一二首的快慢板是一样的,只有第三首的反线变调不尽相同。

再从曲路上比较,秦腔的老艺人和乐师认为西秦戏的这两个剧目在板腔上,有不少和他们从前的板腔相似,其中《回窑》一剧薛仁贵在窑外唱的【正线流水】及《斩郑恩》一剧陶三春闻耗时唱的【哭句一例板】,和他们完全一样。西秦戏演员罗振标(在《斩郑恩》中饰高怀德)与秦腔剧团的一位能唱汉调二黄的演员,各唱了两三段的曲子,罗振标唱的是【西皮】,秦腔演员唱的是【汉调摇板】和【四平调】,板路都差不多。

西秦戏演员入班后初学练声,以ㄙㄚ”“ㄍㄠ”二字作发声母音,汉调二黄也是这样。秦腔的乐师认为,现在西秦戏演员唱内喉,演员不好受,不能掌握感情,这种唱法在秦腔里面还保存一些,如《游西湖》李慧娘在变鬼后所唱的控诉性的高音唱腔,就还带有一些内喉唱法。

西秦戏与陕西秦腔

表演方面:秦腔老艺人认为,西秦戏演出的两个剧目的表演风格,与老秦腔基本上是一样的。特别是各种拉山、扎架(尤其高怀德的拉山、扎架、站立姿势、气派等)与他们从前的表演完全一样。西秦戏演员罗振标与秦腔导演、老艺人李正敏、老艺人刘毓中、苏育民等同志接着交流了各种拉山、扎架,很多程式是完全一样的。目前秦腔是表演,已经是吸收了许多外来因素,发展革新了的。

服装化妆方面:秦腔艺人认为西秦戏的扎扮与他们过去的一样,特别是演员腰部束带的结法,中间结个狮头,两只狮耳,完全是一模一样。至于鞋靴上勾画图案,也是一样的。谈到化妆,三十多年前秦腔演员的化妆在脸上是不施粉底的,只在两颊搽上胭脂,唇上涂一点红,西秦戏直到解放初期还是这样化妆。旦角头饰的梳法也很简单,回忆起来双方都认为非常类似。

剧目方面:秦腔艺人认为西秦戏所演的这两个戏,和他们的老本子基本上一样。他们互相提供了一些老戏出如《剪郭槐》《双龙驹》《打龙棚》《高怀德过关》《斩李广》《三娘教子》《金水桥》《三打王英》等,大家都有。特别是提纲戏,这两个剧种都以演《封神榜》《唐传》《宋传》见长,而且都用大锣大鼓和唢呐演出。剧本所用曲文都是七字句和十字句,一般皮黄戏都差不多,关目也大同小异,只有《回窑》中那一对男鞋的处理,各有不同。

行当方面:双方都分为十大行当。秦腔的分法是二老生、须生、武生、小生、正旦、花旦、老旦、大净、毛净、丑。西秦戏的分法是公脚、老生、武生、文生、正旦、花旦、婆、红净、乌净、丑。比较之下,秦腔分得较细,如花旦又分为花旦、小旦、武旦,丑又分为大丑、小丑。

谈到从前的舞台装置,都是正中挂一幅大帐,文武门(上下场门)挂布帘,中间大帐绣龙,门帘绣狮头。(按潮剧、梨园戏、正字戏在台正中都挂竹帘)两个剧种供奉的神主,秦腔叫“庄王爷”,西秦戏叫“妙庄王”,实在是同一神主。(所有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所奉神主都相同)

综合起来,秦腔艺人认为西秦戏和陕西的汉调二黄相同之处更多,但在传统剧目和关目表演方面,则三者都是一样的。西秦戏中一些古老的板腔音乐,有一部分与秦腔也有一定渊源关系。他们认为,陕西汉调二黄也是一个古老剧种,现在湖北的汉剧就是从汉调二黄发展起来的,而陕西的汉调二黄本身却差不多快要绝迹了,近几年来经过党的扶植抢救,把流散艺人重新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剧团,最近已整理演出了《打龙棚》等两三个剧目。

这次交流,为探索西秦戏与陕西剧种的渊源关系,提供了宝贵线索。如何进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地弄清西秦戏的源流与发展演变问题,还有待于今后更多地和陕西省各有关剧种进行交流和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