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阿尔泰山地区的冻原
巴泽雷克文化,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丘雷什曼河及其支流巴什考斯河之间的巴泽雷克谷地(俄罗斯戈尔诺阿尔泰省的巴泽雷克盆地)。是南西伯利亚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其早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流行蘑菇形和十字形格短剑;巴泽雷克期(公元前5世纪至前3世纪)是该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发现了著名的巴泽雷克大型贵族墓,有些墓处于封冻状态,保存极好。多蘑菇形首短剑,环首、双环首、双鸟头相对及剑格装饰兽头的短剑较少见,战斧较多。普遍流行殉葬整匹马的习俗,通常每墓殉1—2匹,其中很多马带有整套马具(笼头、肚带、衔、镳、带扣及笼头上的部件),马衔多铁质、马镳多骨角质,有的两端装饰格里芬形象。马具饰件带有各种华丽的斯基泰—西伯利亚野兽纹,也有植物纹和人面形象。有些马还饰以带有野兽搏斗图象的面具和表现鹿角之类的头饰。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马鞯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墓中出土马具复原图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马具复原图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当卢
巴泽雷克大墓1924年发现,是20世纪前半叶前苏联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收获。1927年、1947-1949年由前苏联考古学家С.И.鲁坚科主持,重点发掘了5座大墓。1950年,鲁坚科在Karakol河附近的Bash—Aadar发掘了两座大石冢。1954年,在Tuekta村,又发掘了两座相同的墓冢。其年代距今2480年(公元前520年或630年)。墓上均有圆形石冢,地下以双层原木构成墓穴。墓室南墙附近放置厚木棺具,棺具表面有禽兽图。室内北面随葬墓主生前遗物,墓室外葬有马具和马尸。根据碳十四测年,2号墓、5号墓的年代为公元前730年—前400年,巴泽雷克平均年代在距今2395年(公元前430年)。不过关于巴泽雷克墓葬的年代也存有很大的争议。其上限有认为是属于斯基泰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有认为是匈奴-萨尔马泰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下限为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鲁坚科认为属于斯基泰时期(公元前520年—前340年),根据出土物的近东母题,最晚定为公元前2世纪。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巴泽雷克5号墓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巴泽雷克墓葬构造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厚木棺具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被敌方剥取头皮的战死者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文身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阿尔泰地区高山酷寒,流入墓中的积水常年冰冻不化,使随葬品中许多有机物得以保存完好。墓中出土有各种金属器、角器、木器、皮革、毛织品、丝织品、4具木乃伊、3具人骨、20匹马(有血肉)和34具马骨骼。其中尤以各种毛织品、丝织品、毛皮和皮革制品为大宗。毛织毡毯多挂于椁壁,而以一幅约30平方米的毡帐和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拉绒多彩毛毯最为珍贵。以丝、毛、皮革制作的衣物有头帽、风帽、衬衫、短祆、皮带、靴袜等。出土的遗物反映出当地人同其他民族的广泛联系,如良马、拉绒毛毯等来自中亚,器物上的某些纹饰母题和神话形象应系传自波斯,而凤纹丝绸刺绣和6号墓所出的战国山字纹铜镜则显然是中国产品。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拉绒毛毯局部——骑士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拉绒毛毯局部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 [转载]巴泽雷克文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凤纹丝绸刺绣
关于古墓葬群的这种特殊的冷冻密封方式。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高山酷寒的自然条件所造成的,再加上墓葬特殊的结构,使流入墓内的积水常年冰冻不化,这主要是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地地表并非长年积雪,而墓内的冰土层却经久不化,这完全是人工有意识采取的一种严密措施。建墓的日期很可能是在秋季,湿冷空气能够在这个季节中进入墓内,冻结墓内物,然后再在其上砌筑木石,夏季的阳光热气便被阻隔,使墓内形成了不会融化的冻结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