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季之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标签:
指法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王仁文化 |
分类: 荒腔走板 |
当年看《牡丹亭》时,美得叫人回不过神来,现在,又来了一部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以前,白先勇他们说,全世界的观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看过《牡丹亭》的,一类是没看过《牡丹亭》的。那么,他的话也可以套用在这出美轮美奂的梨园戏上。
一位朋友、著名杨派须生、青年国剧社顶梁柱薛博士连夜赶出博文,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感慨梨园戏世代相传的程式“十八步科目”、光梅兰芳叫得上名字的兰花指手势就达57种云云。确乎如此,我在北京护国寺梅兰芳故居里看到过一整套梅大师的数百种的指法图解。
1935年,梅兰芳访苏,你知道底下陪坐的、观看的都是谁?操!爱森斯坦、梅耶荷德、斯坦尼,一水的蒙太奇学派、体验学派大师,还有政客斯大林、作家高尔基……另外,还有一位偷偷来看的、后来就是他开创了世界戏剧“间离学说”的大师布莱希特。《汾河湾》、《打渔杀家》、《虹霓关》、《刺虎》……,一处接着一出,可不等演出完毕,梅耶荷德即冲动的喊道:“你看看梅兰芳的手,再看看我们的,我他妈真想把所有欧洲演员的手剁了”。
艺术的形式或许都是平等的,然而艺术的传达手段的确有高下之分。我最欣赏的是这出梨园戏《赏月》一段,其实抛去语言,我们的戏剧完全是通过身段、步法、手法、眼神、圆场等这些规定的程式完成意义,而这些,不用说就是一种世界语言,是一门美透了的艺术。
我将再次回不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