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焦海民
焦海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07
  • 关注人气:1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涛:讲故事的纪录片

(2012-05-22 07:36:57)
标签:

鲁涛

陕西故事

杜环

沈尹默

麦子

关学

陕商

促膝谈心

分类: 散文随笔

鲁涛:讲故事的纪录片
西安西南城角内的麦田,我来西安上学时,那里就是一片麦地。1926年3月,西安开始被围时,为保证城内粮食供应,杨虎城曾下令让人在城内许多这样的地方,包括居民的院子里种上麦子。麦子和这座城一直坚持了8个月,每每想到这件事,仍动容不已。

讲故事的纪录片

            ——六集纪录片《陕西故事》评析

鲁 涛

 

《陕西故事》是以陕西形象宣传为主旨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创作的又一高峰。该片以人物为叙述主体,讲述古今人物故事、揭示人物性格,并着力于探索陕西人集体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地理、历史、思想和文化的关系渊源,力图挖掘和张扬陕西人性格中具有时代感的精神特质,继而凝聚成支撑陕西长足发展甚或推动民族进步的“陕西精神”。以此主旨为高竿,该片在创作上突破了以往陕西形象宣传片创作的既有模式,奠定了这一创作领域的更高标准。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新颖科学的历史观

讲述历史故事,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解读的理念。从该片中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创作者吸收了当代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在重新解读陕西发展历史的层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首先,从观照历史的角度上,避开了以往的王朝兴废、体制更迭的政治角度,而更多从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战争史等与当今核心价值息息相关的角度组织史料,阐释发展的动力。比如发达的农业基础,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都与陕西相关,比如唐朝僧人一行和尚领导的人类世界的第一次大地测量并最终确定了地球子午线。

其次,在一些重大的史学个案上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解读和评价。比如引泛舟之役对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做出了更深层的追索。

 

二延展的陕西史:完整的而不是断代的

以往的陕西形象宣传片基本上可以说是国都长安宣传片,着眼点仅限于周秦汉唐等几个重点王朝的断代史,而将不再作为国都的宋元明清时期的陕西历史一笔带过。而本片没有在周秦汉唐这几个辉煌时期之后止步,将故事一直延续到了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当代。事实上,周秦汉唐等代表的陕西史其实更像是国史,而当它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色彩淡化之后,真正的陕西地域文化特色反倒才真正显现出来。比如片中重点介绍的“陕商”、“关学”等历史现象。

 

三 视点的回归:“以人为本”

这是《陕西故事》最大的亮点。本片的视点是“下沉”的,它关注的对象不再是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具体、生动的“人”。这其中包括对一些耳熟能详的重要历史人物的深入解读,比如周公、霍去病、张骞、玄奘、王鼎;包括对一些著名人物鲜为人知的侧面的重大补充,比如孙思邈、颜真卿、柳公权、郑和。更难能可贵的是,片中发掘出了很多从前一直不为世人所熟知的典型人物,包括小人物。比如孔子的弟子燕伋,发出了“四知”名言的东汉清廉太尉杨震,从长安出发一直走到地中海的唐军随军书记官杜环,北宋第一状元杨砺,“关学”的几个重要人物张载、王恕、冯从吾、李颙、李因笃、刘古愚,提出四不”主张的现代报人张季鸾,剧作家康海,诗人兼书法家沈尹默,还有被誉为当代“农民思想家”的户县农民杨伟名。

 

四 讲故事的纪录片:故事为先

在传统的学术概念里,“纪录”与“故事”格格不入,讲故事是故事片(或称剧情片)的事,即便纪录中包含了一些故事元素,也都泛称为融入“故事性”以增强吸引力。而《陕西故事》从片名上就旗帜鲜明地抛出了“讲故事”的宗旨。故事是人物的故事,最终目的还是探究陕西人的精神特质。片中对人物的塑造,不仅仅依赖于话语的概括、评价,而更是从客观地讲述他真实的故事入手,让观众自己去感受、体验。

由于纪录片篇幅和主题的限制,对于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从他漫长曲折的人生际遇中选择哪一个片段作为“故事”的核心,就成为了一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陕西故事》的主创者驾轻就熟地采用了剧情片构置故事的法宝——“情境”和“冲突”作为编织故事的要领,将所有的人物都放置在一个复杂又具体的情境和冲突中,让他面对异常棘手的难题,处在矛盾最尖锐、遭遇最激烈的时刻,以考验其性格、操守。比如周公在危难之际对安邦治国的方略的选择,比如司马迁在面对极刑的时候对进退的选择,比如王鼎为了阻止清帝签署不平等条约而在自己的生和死之间做出的选择。

 

五 与时俱进的影像语言

《陕西故事》的另一鲜明特征是它在影像语言上的与时俱进。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的采用经常建立在技术基础、艺术掌控和资金保障三大基石之上。本片在影像语言上最直观的“新”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数字特技,比如片头、地图和科技成果的展示;二是情景再现,这是本片特别值得一提的地方。本片是近年来陕西本土制作的纪录片中使用这一手段最多、最大的一次,动用演员达五六十人,时间跨度从西周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间三千多年,涉及至少十三到十五个朝代,对置景、服装、化妆、道具等都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可以说,“情景再现”这一来自剧情片的“扮演”手法的引入,不但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感,而且也直接保障了讲述诸多“个人”的“故事”这一全片主旨的实现。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是形式边界的拓展为表现内容的扩充创造了前提。

 

建立在人物、故事基础上的六集纪录片《陕西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平易、深刻和绵绵不绝的力量。相比较于从前许多同类型纪录片的江河奔腾,气贯长虹,黄钟大吕,本片则更像一条涓涓细流,如促膝谈心,胡琴悠扬,浸润肺腑。

                                  2012521

 

(作者系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教授,著名编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