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联的一件事

(2010-02-08 21:03:37)
标签:

秦腔

韩城壁画

流沙

罗宏才

庄王

二黄

戏神

分类: 荒腔走板

有关联的一件事

下午,妻子在钟楼意外见到韩杰应老师。韩老师是西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的院长,原来在中文系,因为是乡党,所以一直很熟,走亲戚一样经常去见他。韩老师说有一包挂号信寄到他那里了。然后,妻去把书就拿回来。

是新一辑的《戏曲研究》,上面刊着我那篇关于韩城宋墓壁画的文章,甚为高兴。因为早知道登了,但一直见不到这本书。查邮件时间为:2009年10月22日寄出,不成想4个月后才收到。

今天,还有一件事情与这颇有些关联,特记之。

早上,上海大学教授、艺术学博士罗宏才老师(也是乡党)打电话,也是说这个宋墓壁画的文章之事,让我换换角度重新发在他主编的《西部美术考古》上,这本书也是以书代刊,核心杂志。这在学院一派的人士中当是个好事,评职称等皆有大用,可在我,亦不过“耍耍”而已。据说,在核心上发文章,一些学校还能奖些白哗哗的银子呢。捱只能说:烂。

不过,这一期的书上,令我最感兴趣和一震的是流沙先生“石破天惊”的文章《两种秦腔及陕西二黄的历史真相》。当然,他是批判“两个秦腔”的观点的,我只是粗粗一看,即与朿老师做简单交流。至于正常的学术回应,只能稍后了。这一段时间,忙得几乎也把自己的事情都荒疏了,不应该,不应该。

流沙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戏曲声腔大家,他《宜黄诸腔源流探》还是我案头必查的书,是前辈。可是,他在这个新文中,把话说得有些绝对了,把一些情况也搞拧了,譬如,他把乾隆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中的“渭城”搞成“渭南”,并肯定的指出“这种渭南派其实是明代陕西老秦腔的遗存”,且不说严长明划分的“渭河以南”的“秦中各州郡皆能声”的“声”尤著者三“曰渭南、曰周至、曰醴泉”有什么问题(其实,醴泉怎么会在渭河以南呢?)这里,只说他所采用的一些概念,诸如“陕西老秦腔”就有些自己给自己解围的意思,因为有些情况他无法和今天的桄桄(后期秦腔)对应,便生造出“明代陕西老秦腔”的概念,或许也是给他的核心体系“西秦腔”来解围吧,这就如同他给“西秦腔”这个历史谜题掺加进“咙东调”的概念一样;他还通过严长明《小谱》中所记的咸阳“双儿”所在的“锦绣班”推导出清初乱弹腔“最终发展为陕西的‘西安乱弹’”,而“现在陕西秦腔就起源于泾阳三原一带”的结论;具体到安康的汉调二黄,又做结论曰“陕西二黄是从南方戏曲中传过去的。最初落脚在兴安州紫阳县,然后才向省会西安发展”,这就有些令人惶惶然手足无措了,因为老先生前文还说“我们坚信二黄腔是由山西派的西秦腔衍变而成的”的话,何以结论又跑到南方去了?等等,说实话,用“历史真相”或许太早了。
好了,我这里暂时贴上一个“新”的材料,就是安波著的《秦腔音乐》。据我目力所及,此著当为第一部的现代音乐学意义上的秦腔音乐著作(范紫东《乐学通论》自然算不了专著),由海燕书店(上海)出版于1950年,后来1955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又重印了一次。可是,它的编定时间是1945年9月,就是抗战胜利的时候。此书第一页上就有一条材料,流沙先生是否考虑之,鄙以为还是少参考后来陕西秦腔界人的那些混成一锅粥的说法。

在陕西民间关于秦腔的起源传说是很多的。一般的传说是起于庄王(何朝不知,有说即唐明皇),他很爱好戏剧,叫文官充文场,武官充武场,宫妃内侍则充演员。直到现在秦腔班犹奉庄王为始祖,每年四月八日致祭。(见安著)

我的意思是说,今天的秦腔界所传戏神为唐明皇实际是搞“然”了,事实上,应该是“庄王”,我曾问过华阴白毛老先生(就是唱老腔的那位白发老人),他说就是庄王,不过他解释的庄王为“楚庄王而”不是“后唐庄宗”,也是符合这一派秦腔的实际。

先就这样吧,以后再说。

有关联的一件事

安波著《秦腔音乐》封面。安波,延安时期鲁艺著名的音乐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