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山仰止——观青年国剧社向大师致敬演出

(2008-12-27 18:54:31)
标签:

余叔岩

春闺梦

男旦

武家坡

杨宝森

王佩瑜

秦吹腔

分类: 荒腔走板

高山仰止——观青年国剧社向大师致敬演出

程杨版武家坡

以下为一段电话录音:

“嗯,你说!”(我显出极平静的样子)

“他们唱《回窑》呢!”

“嗯……”(我开始不平静)

“还有前面一段《跑坡》。”

“知道。”(我装着镇定一下)

“程派戏。”

“哦!”(我已按捺不助)

“老生,你知道是……”
“谁呀?”(做急切状)

“杨派宝森呐!”

“杨——”(我起身了)“大师!”

“去不去?”

“别买关子了,还有啥?”(已急,不装了)

“余家须生全齐了。”

“余叔岩!那是座高山!”(我已经站住了,声音变大,急不可耐)

“还有……”

“别说了,给我留些悬念。”(干脆得很,就等着这一天到来)

我——要——去!

下午,在温暖的剧场里——还从未有过这样在大冬天都十分温暖不冻腿的剧场——我那还没有一面之交的青年国剧社庆祝二周岁暨杨宝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演出开始了。我去时,台上正准备唱《春闺梦》,我知道,他们当中,就属程派追随者人多势众,当然,在我是更注意“旦”的。可是,无一例外,他们全是“乾旦”(男旦也),这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现在的所谓国营剧团里,全是一窝子表里如一的旦,自建国以来都很排斥男旦。(昨晚看陕西剧协的晚会,那不但是一窝子旦,而且还是一窝子的花旦,更有所谓“山寨宋祖英”,唱不了老戏,只好唱歌了。我很纳闷,李东桥昨晚把须生唱成了花脸,还博得底下喝彩?至于那首令人作呕的诗朗诵,真适合在婚礼上朗诵,顺便让米东风做个司仪,并不失时机的来段“我的太阳”助兴。)

《春闺梦》排的是最后一段,梦即将被揭破的时刻。——是的,最后没有兵将在锣鼓中的上场,那是没有那个悲凉的氛围,也达不到效果的。然而,带上士兵,是否嫌麻烦?如果人数不够,可以算上我,充当一个卒子,在台上跑一圈龙套的(这是我的理想)。不过,表演的夫妻两人之间的亲狭,做的还可以,但是,只让知道全剧内情的观众体会到显然还不够。因为今天的观众,基本是行里的。即使不全是,也是触到了门边的。我旁边的一位妇人,当听到台上旦一开腔,欣喜之极,她脱口而出,程派程派,禁不住也哼起来,兰花指也随着台上的学起来。就连从山西、河南两所大学赶来祝贺的同道(男)唱的,也是程派,又惹得我身旁的妇人一阵小叫。

幸好,这台“余门立雪、向杨门第”的演出,没有被“程”“梅”冲淡,当老令公颤着方步上来,我知道这是真正的好戏开始了。这是高山的源头(山也有源头?)——谭。余宗谭,而出于谭,是高山,而令人仰止!

一百岁的杨宝森先生,地下有知,当可高兴。杨又宗余,成为一代须生宗师。你看他们的演出,却绕过余,而直接到了杨。

接下来,隆重的轴轴戏登场,《武家坡》,他们演出的是杨宝森、程砚秋1950年代的绝版,就是这张中央广播电台版的录音之后,两位大师相继去世,留下空谷足音。国剧社他们学戏时,我想不外乎是找到录音,从大师的声音开始,他们又不入戏校,不进剧团,从何而始呢?这倒是隔着时空的继承,你也可想而知,早年的录音,其价值几何?它所彰显的意义如此之了不起,面对那些久远的声音,后生唯有不尽的敬意。

令我震惊(shock)的是,他们居然还把当年为这次录音的程先生的琴师李效正老先生请了来,当老人在一旁的乐池向大家示意时,这个剧场顿时雷动。这不是一般的纪念了,这是真诚的接续香火,老先生坐下,依旧沉醉地拨他的月琴,这声音一定会指入台上一拨一拨层出不穷的王宝钏心上。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有意空留下了一个“余”,就是为了铺垫“瑜老板”惊人出场!

我以为他们把王佩瑜的名字写在海报上,就是玩玩而已,然而,王佩瑜居然真的也赶来了西安,你尽可以想象她一次又一次的“下不了台”。这帮国剧社真是以最认真的姿态做事呢!

瑜老板站在那里,气闲神定,她唱起来时,底下的大家小声和着,听她的《乌盆记》、给电影《梅兰芳》所配的《珠帘寨》,更还有不依饶的,高呼再来一段《文昭关》、《搜孤救孤》,……反正余派剧目几乎和盘托出,最后,只好在《四郎探母·坐宫》中,高叫一次“小番”而把大家的情绪推到高潮,这个当代余派女须生以穿云的声音和气力,自天而降,祝福了尚在学步的青年国剧社的学子们。

高山仰止——观青年国剧社向大师致敬演出

《碰碑》

高山仰止——观青年国剧社向大师致敬演出

曾为程砚秋的琴师李效正先生

高山仰止——观青年国剧社向大师致敬演出

《穆桂英挂帅之捧印》,他们“胆敢”选此段,可见其信心。这可是梅派常演的一折,唱倒其次,重要的是“舞”!梅先生在齐如老的指导下,亦歌亦舞,把京戏推向世界。这一场,可真难呀!用舞来表现一个进入中年的女性面对国难当头时分复杂而坚定的心情,无有十年功力,无有对戏的深切理解,那是很难做到的。我看他的水袖,又有犹豫又有刚劲,繁复而果断,把这复杂的心情是表达出来了。

高山仰止——观青年国剧社向大师致敬演出

刚刚获得青京赛金奖的上海京剧院冯蕴女士也来祝贺,她唱的就是梅派经典剧目《霸王别姬》,其中那段著名的“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高山仰止——观青年国剧社向大师致敬演出

王佩瑜(又一个孟小冬)

 

附:

《论废二、Play应该缓行——观陕西剧协50周年晚会有感》

昨晚看陕西剧协的晚会,印象很不好。这里竟演了一场《杀狗》,那不但是一窝子旦,而且还是一窝子的花旦,更有所谓“山寨宋祖英”,唱不了老戏,只好唱歌了。我很纳闷,李东桥昨晚把须生唱成了花脸,还博得底下喝彩?至于那首令人作呕的诗朗诵,真适合在婚礼上朗诵,顺便让米东风做个司仪,并不失时机的来段“我的太阳”助兴。一忧也。

高山仰止——观青年国剧社向大师致敬演出

陕西剧协50年大庆,中国剧协主席来贺,他曾是西安人,但待不下去,一走了之。如今唱红大江南北,都说“十净九裘”,他却是“九”之外的那个“一”,他师从候喜瑞,与师父一样,有“活曹操”之称。

高山仰止——观青年国剧社向大师致敬演出

整场晚会,这个最好。《擂鼓战金山》,一看就是从京剧移过来的。当年欧阳予倩先生在桂林组织抗战剧团,亲自改变演出此剧。不过,久违了的“秦吹腔”终于亮相。唱的是词牌,虽是从京昆移来,也可以算是“陕昆”。解放后,梆子桄桄一统关中,古老的吹腔多遭裁汰,现在,它又回来了,一喜也。

标题解释:

废二:把“戏曲改成歌伴舞”这事儿,很二,应该废;Play,即表演、演出之英文也。不再说,大家都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滑动——奉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