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荒腔走板 |
会议中,照例要有一个项目:参观,也就是出去走一走。今天一大早,东去西安数百里,过黄河风陵渡,来到芮城。山西是中国戏曲历史上异常活跃的地方,至今保留有无数的地面文物作证,尤其是晋南,临汾几乎是宋元时代中国戏曲活动的中心地带。如今,在坐落于临汾的山西师范大学,其戏曲学的研究水平为国内翘楚,不可小看。
芮城的县城中央,大家把这个地方叫天安门,中间那个圆形的房子上写着“芮城人民会堂”,却是一个“元代”的建筑风格!很诡异。
从乡路走了约半小时,就到了东垆乡东吕村,这个村子保留了一座元代的戏台。特别之处是,它是一个三连台!同时可以开演三台戏,不用说,在那些年月里他们肯定是没日没夜的唱对台戏打擂台,那真是一个戏曲繁盛的时代啊!中间的那个台子底下,过道中镶嵌着一块碑《创修露台记》,后面的时间标为“大元戊辰岁次”字样,可知其最早建立的时间,但其实现在这样子,应为清人的重修,庙里还有一块碑,看字样是写有“康熙33年”,大概是这个时期再修了。
不过,在我们陕西的洋县,也有这样的一个“三连戏台”。
说明的碑,写成“连三舞台”,是搞反了。
三连台中间过道下面墙上嵌的《创修露台记》,时间是“大元大元戊辰岁次”,即泰定5年,换算成西历为公元1328年。
然后,到永乐宫,说是吕祖的殿,也搞不清究竟是谁,后来才闹清楚是吕洞宾,敢情是道教的宫观。最厉害的是这个三清殿中的壁画,不可思议的奇迹。
三清殿壁画局部,其资料云:
“永乐宫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来到山西,自然不能放过去永乐宫欣赏元代壁画的机会。
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
三清殿大型壁画的技巧臻於化境。三清殿又名[无极之殿],屋脊上的鸱兽差不多高达3公尺。单看外型,这个主殿已很够气派。一踏进殿内,眼前漆黑一片,原来为了使壁画免受光线侵蚀,所有窗户都以深色的布帘遮着;人必须在进殿后好一会,适应了殿内的微弱的光线后才可以看到壁画。但见三清殿内的西、北、东三壁上,绘满了4公尺多高的神仙群像,三壁的画面连成一气,表现的是同一个时空。一幅题为《朝元图》的大型壁画,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还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庄严。
壁画中的神像虽然高度、朝向大致一样,但画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分、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较肃穆;武将则全身披甲,鬓发飞扬;玉女则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过]画上去,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画中仙人的生动性。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再填以金、朱红、青绿等色,配搭得很和谐,有些部分还用了[沥粉贴金法]增强了质感的对比,令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更加显现。”

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
三清殿大型壁画的技巧臻於化境。三清殿又名[无极之殿],屋脊上的鸱兽差不多高达3公尺。单看外型,这个主殿已很够气派。一踏进殿内,眼前漆黑一片,原来为了使壁画免受光线侵蚀,所有窗户都以深色的布帘遮着;人必须在进殿后好一会,适应了殿内的微弱的光线后才可以看到壁画。但见三清殿内的西、北、东三壁上,绘满了4公尺多高的神仙群像,三壁的画面连成一气,表现的是同一个时空。一幅题为《朝元图》的大型壁画,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还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庄严。
壁画中的神像虽然高度、朝向大致一样,但画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分、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较肃穆;武将则全身披甲,鬓发飞扬;玉女则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过]画上去,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画中仙人的生动性。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再填以金、朱红、青绿等色,配搭得很和谐,有些部分还用了[沥粉贴金法]增强了质感的对比,令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更加显现。”

当年为修三门峡,永乐宫处于水淹范围,这是搬迁过来的,就如同三峡的张飞庙,整体搬迁,才移到现在的位置。
揭取壁画,其资料又云:
“不寻常的[乔迁]经历
难以想像,现在的永乐宫如此完整的建筑群和精彩的壁画,其实并非坐落的原址上,竟是几十年前才[离乡别井]迁移而来的。
原来,永乐宫有一段[乔迁]的特殊经历呢!
永乐宫的原址的芮城西南的黄河北岸,相传该地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家乡。1959年,那里要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正好位於计划中的蓄水区,水库建成后它将成为淹没在几十公尺深水之下的[海底龙宫]。
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鲁班]们,仔细研究如何将这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画完好地搬走重建。之后,他们决定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一共锯出了550多块,每一块都划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把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分出来,使之与墙面分离,然后全部划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之中。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构件,用汽车、骡车、马车等交通工作逐步运到中条山麓,先重嵌宫殿,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上一层木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
这项曾经被形容为[神仙也不容易办到]的工程,经过了近5年时间终告完成。重建后永乐宫里壁画上的切缝几乎小得难以辨别,令人难以置信地完美保留了这群壁画杰作的旷世神韵。 ”
难以想像,现在的永乐宫如此完整的建筑群和精彩的壁画,其实并非坐落的原址上,竟是几十年前才[离乡别井]迁移而来的。
原来,永乐宫有一段[乔迁]的特殊经历呢!
永乐宫的原址的芮城西南的黄河北岸,相传该地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家乡。1959年,那里要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正好位於计划中的蓄水区,水库建成后它将成为淹没在几十公尺深水之下的[海底龙宫]。
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鲁班]们,仔细研究如何将这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画完好地搬走重建。之后,他们决定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一共锯出了550多块,每一块都划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把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分出来,使之与墙面分离,然后全部划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之中。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构件,用汽车、骡车、马车等交通工作逐步运到中条山麓,先重嵌宫殿,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上一层木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
这项曾经被形容为[神仙也不容易办到]的工程,经过了近5年时间终告完成。重建后永乐宫里壁画上的切缝几乎小得难以辨别,令人难以置信地完美保留了这群壁画杰作的旷世神韵。 ”
前一篇:一派秦声浑不断
后一篇:寇挥长篇《虎日》(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