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长江上(5)

(2007-05-08 19:07:06)
分类: 烟迹霞影
我在长江上(5)
荆州到了,这两天,一直舟车劳顿,在路上缓缓的就眯上眼睛,沉沉的睡去,直到终点站被人唤醒。出宜昌,过猇亭,一个小时的路就到了这个古城,和西安一样,它保留了一圈完整的城墙。 
我在长江上(5)
东门,还叫宾阳门,我便住于附近,里面是张居正路,有张居正的故居,不过是想象着修起来的。东门是据孙权的,北面是防守曹魏,而南面则是浩瀚长江,这是个背水之城,不是易守的地方,但在战争史上,譬如三国,它为什么竟是个必争之地?
我在长江上(5)
卸甲山,就是城墙上头,传说当年关公作战回来,在这里取下盔甲休息。城墙倒不是很高,一面是城砖,一面是土坡,上面长满了树木,城头成了人们休息的地方,卸甲山上盖一面山墙,矮矮的,象征了一个庙。
我在长江上(5)
算命的老者,在树荫下睡着。要想知道自己的时运,还得叫醒他。城墙上安静极了,这还不是知了叫的时节。
我在长江上(5)
收拾停当,到荆州城外的楚纪南故城去看。荒草凄凄,斜阳来到,我也赶到。碑树在国道207的路边,村名叫松柏村,倒也是符合这座故都的好名字。现在残存着这一点的城墙遗址,但面积还是很大,里面有许多村庄。你不说,它完全是一个“人世”的景象。楚王爱细腰,宫中皆饿死,那繁华如梦的时代在这里被土掩盖,连屈原也在这里悲悯无助,终于离开了。他拖了长长的细瘦的人影,在水波里无声无息归于永恒。
我在长江上(5)
放牛的,是水牛。
我在长江上(5)
这一处说是烽火台遗址,我很不明白,显然是城墙延伸过来的,这里相对开阔,怎么在城市的入口还有烽火台?大概是城门一类的遗址吧!碑身不见,不知详细,放牛的人终究说不清楚。我在长江上(5)
从“烽火台”向下望,是无边的庄稼和村庄,郢都如此之广矣!——这就是楚的郢都啊——屈原的《哀郢》就是这里了?
我在长江上(5)
城下,已是庄稼地,脚下,是一片现代的墓地,坟头上飘一杆招魂幡,不仅想起屈原的《招魂》辞来:“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最早读时,那么多语助词“些”,令人捉摸不定,后来才知道那在关中的方言中还存在,读若“先”。楚风何以流布关中?后来看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似乎解开了一些:“不过我们大可注意的是,汉的文化并不接自周、秦,而是接自楚,还有齐。原来就政治上说,打倒暴秦的是汉,但就文化上说,得到胜利乃是楚。”“第一,语言,汉代承袭着楚的语言。例如当时称公即是楚语,……”(见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三联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P2—3)我想,关中一带的语词后缀“先”即是这个字“些”,并且在许多老婆婆唱的劝善调里,经常有这个衬词。
我在长江上(5)
纪南城遗址中还可以看见这些绳纹陶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