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南途中

(2006-03-25 00:04:03)
分类: 散文随笔


有几次到翠华山去,要经沣峪口的路,绕一个大圈,很费时间,现在不用了。这天,一场秋雨之后,我再去的时候,就走最初的那条直线公路,公路才是刚刚拓宽修完的。
租来一辆桑塔纳,开得飞快,乡村的公路上,车并不多。而我去翠华山,是第一次走这个直道,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一样,我努力想象着一幕幕路边的村名,就想:这是那条唐人通向终南山的路径吗?王曲、杜曲、四府村、局连村、华严寺,等等赫然入目。公路的东面是山,西面是原,那原上庄稼茂盛,绿意盎然,定有些灌溉的水流潺潺淌过,想必定又是那名闻天下的长安八水,该有其中的几条在那镜面似的平原上恣意缠绕啊。
我知道樊川就在西面不远,丰腴的神禾原上,就是大诗人杜牧的出生地。我曾经摘下路边的野菊,踏着拜谒另一位当代文豪柳青坟地的路途,在原上追寻过这位被后世号为“小杜”的长安人的行迹。我自然也熟诵着他那首表明远大志向的“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的诗句。
公路两边村落相挨,定是一个自古以来的交通要道,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村寨名字,浮在眼前,一个接着一个,实在是映衬着古人骑马的不倦的身影。
路的正南面,是太乙峰,现在叫成了翠华山,虽没有了诗意,但却深含了纪念一个民间女子的情怀。在雨后迷朦的天空里,这山影影绰绰,像垂下来的一块褐色幔帐,软软的,堆积起许多褶皱,又沉沉的压在原上,只有一丝淡淡的泛白的线勾画出了山婀娜的身影,与天隔开。
这山就是王维看见的那座逼近天都的山吗?“连山到海余”,他写得多么气派。
一定是这座山,没错!而古汉语的书上,在解释那首著名诗句中的“太乙”时却说,不是这个太乙,而是另一个“太一(即终南)”,位置在更西一些的眉县、周至境内。我觉得,这是老先生们的咬文嚼字。我可不想去对证,就像东坡明明知道他吟咏的赤壁并不是周瑜曹操厮杀的赤壁他还得把他的如江河绝堤般的幽情抒发出来一样。
这时,汽车飞驰,溅起雨后积水洼中的水,爽快极了。
这条路折向之时,正有一条窄窄的小河委蛇而来,河中间已是溪流如绳,水两边的滩上白石垒垒,下来是淤泥、茅草以及绣成一堆的枯枝,到达岸边时则是成荫的柳树、洋槐、榆树。目光漫过两岸,就是平林漠漠的玉米地了,一望无际。
王维的诗,这样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余。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一条河,正好使骑马已进入暮色中的诗人歇下脚步,他四处张望,恰好视野里,对岸就来了位负柴归家的樵夫,大老远,他就问了起来:“请问老乡,哪里可有住宿的驿馆?”他一定礼貌极了,全不像我们今天这样莽撞,溅给别人一身的泥水,他的马蹄底下,除了达达的脆响外,定还有细浪一样洁白的水花,他的时代,是美丽的时代。
最后,我到了终南山下太乙峰上,山岚生起,暮霭霭的,这时看西安城,犹如海市唇楼,是一个虚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入城仪式
后一篇:雨      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