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06月18日

(2015-06-18 06:28:37)
标签:

江南

丝竹

人文

性情

文化

江南丝竹的文化韵味

·李劼·

 

听多了西方古典音乐,偶尔听到一曲笛王陆春龄的《紫竹调》,沁人心脾。然后开始寻觅江南丝竹,诸如《欢乐歌》、《行街》、《中花六板》、《三六》、《慢六板》、《花三六》等等,皆为陆春龄作品。如痴如醉。

 

丝者,二胡;竹者,竹笛。虽然有洋琴、琵琶等乐器间杂其间,然主角却是二胡、竹笛。或委婉,或流畅,如清泉汩汩者是二胡;或沉越,或清丽,如云雀行空者是竹笛。江南丝竹的基调不是悲怆的而是快乐的,没有《十面埋伏》那样的金戈铁马,也没有《春江花月夜》那样的虚无飘渺,而是飘逸着一股清新淡雅的人间烟火气;令人联想到诸如小桥流水,九曲流觞,或者乡间远足,阳春踏青之类。尘世的种种纷扰,被消解在丝竹演绎出的一种从容不迫之中。信步街巷也罢,拾阶而上也罢,于喜悦之中总能透出一股子淡泊浊世的悠然。

 

最让人动容的无疑是笛王弟子俞逊发演奏的那曲《姑苏行》,清越的笛声从流水般的古筝中徐徐跃出,凌空高蹈。淡淡的忧伤之中,满溢着少年人的憧憬。那是生命即将展开之际的脉动,也是不为俗世所拘的空灵。高傲的心气,将翠绿的激情引向风轻云淡却又阴晴无常的天际。

 

民乐的乐器之中,竹笛最是空灵,可谓犹如神启般的天籁之音。江南丝竹大致上可描绘为:以竹笛为引领的一曲曲赏心乐事。歌德所说的永恒之女神,在江南丝竹是由竹笛所担当的。倘若说,二胡是人间的,那么庶几可说,竹笛是属于神明的。一位印度师曾经说过,生命的修为境界往往在于,身心能否像竹笛一般空灵?

 

瞎子阿炳悲悲切切的《二泉映月》,在江南丝竹之中绝对不是主调。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南丝竹好比是有宋年间那幅充满人间情趣的《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再现。对应于北宋东京的繁华,乃是江南之地无与伦比的富庶。亦即俗话所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富庶,既产生出了生存意义上的无忧无虑,也造就了人文风貌的多姿多彩。那样的无忧无虑,在一曲亮丽明快的《紫竹调》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所谓的多彩多姿则在于,江南士子之于审美的看重。

 

正如湖南辈出打拼天下的枭雄,江南所有的是,赏心悦目的士子景观。大凡在人文风貌上以注重审美而独步天下的,诸如王国维、徐志摩、周氏兄弟,乃至后来的木心等等,大都出在江南这鱼米之乡。一方水土一方人,这在人文地理上是成立的。但不要以为,富庶之地的士子没有猛志常在的风骨。且不说让袁世凯、孙中山、唐继尧诸枭雄黯然失色的章太炎,且不说秋瑾、徐锡麟那么壮烈的人杰,即便是投湖自尽的王国维,柔情似水的徐志摩也俱为风骨嶙峋之人。江南士子的人文特色在于,平时从不标榜,关键时刻见出真性情。那样的人文情性,乃是当年的嘉定三屠、《明史》血案文字狱之类权力和暴力的嚣张所无以磨灭的。

 

又正是那样的人文性情,致使江南丝竹入世而不入俗,总有一方雅致在其中。也是那样的性情,《姑苏行》里会透出清丽标高的空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也许过时了;但江南人文气息却有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风尚一样,始终孕育着优雅的艺术连同与江南丝竹一般优雅的江南士子。

 

0一五年五月三十日写于纽约


首发于二0一五年五月三十日《深圳特区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渊博三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