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答慧能缘何出奔

(2013-08-08 06:42:08)
标签:

坛经

金刚经

道德经

断衣钵

灭法相

慧能出奔,旨在断衣钵,灭法相,净法尘,非法,非非法。惟有还原到“本来无一物”,才能“何处尘埃。”整个一部《坛经》的关键词就是弘忍对慧能说的:“止汝勿传”。可惜《坛经》作者毕竟不具备慧能那样的彻悟,没能抓住关键词,藉此为宗旨记录弘忍、慧能心心相印的交接。而深知个中三昩的慧能,又苦于没有书写能力。于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后人只知承传,不知断灭。事实上所谓顿悟,其奥秘就在于断灭。不断不悟,不灭不悟。

 

弘忍、慧能心意相通的断衣钵、灭法相,不仅是禅宗史、佛教史上一大变革,同时也给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照。再推而广之,相对于西方文化、西方宗教的历史也同样意味深长。遗憾的是,由于《坛经》作者没有描述清楚,导致后人看不清断灭之举的无言意蕴。更有人以王朝更迭或者从接班人角度,附会弘、慧衣钵传承,而不知理当倒过来领悟:衣钵尚须断灭,更何况江山?

 

弘忍、慧能的断灭衣钵法相,无疑是《金刚经》奥义的极其经典的完美开示。一切有为法,如雾亦如电,如梦幻泡影。两位禅师彼此之间,又正是藉《金刚经》相通心意,印证心迹。倘若再从这样的断灭反观《道德经》,那么何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便可一目了然。道有如行云流水,刀切不断,手抓不住。道一着痕迹,便非常道。名亦如是,烟雾一般转瞬即逝。一旦参悟出弘、慧断灭衣钵,那么读解《道德经》便水到渠成,豁然开朗。懂与不懂,在于灭于不灭。相灭乃知,道、名何谓。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无树无台,即心即佛。今人所谓上帝者,不在天上,不在地下,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可叹的只是,世人内心,为上帝进出的门紧锁着,让欲望流出的洞常开着。一旦门锁打开,即见上帝。彼乃释迦气象,亦与基督相近。佛门是开是闭在于心锁的有无。不以出家在家为转移,不以槛内槛外作区分。心有寺庙,毋需入寺。

 

寺庙香火有如江山诱惑。抓起不易,放手更难。做第一人只是创业艰辛,做最后一个才是继往开来。衣钵不断,禅止佛门;衣钵断灭,禅入人心。昔日禅宗衣钵不断,今日少林便是写照。抚今追昔,是以区区一再重申,不立门户,不开宗立派,仅止义工而已。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禅随心缘,心本无物。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0一三年八月上旬设问答于哈德逊河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