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后一天,在休斯顿,时差的关系,已经找不太准。假如不是新浪的365主动显示日期的话,我是搞不准的。也罢,为2017写几个字吧。
早上开电视,是天气台,侧面的大标题是frozen America .
到处大雪纷飞。休斯顿还好,经过几天阴雨,回暖了。
美国的城市总是叫我很迷茫,找不着北。休斯顿尤甚。我已经来过几次了,每一次看到的都不是一回事。这天趁着阳光往市中心的图书馆走去,看到两边都是高楼大厦。刚工作的时候出访,很讶异美国高楼大厦之壮观。几十年后再来,美国的城市还是叫我迷茫,走到这里才有熟悉的感觉。你看上面的照片,左边的楼本来是个立着的长方体,楼顶有高高的天线,但初升的太阳把它投影到旁边一座外立面是椭圆的建筑的玻璃膜墙上,变成了广州的小蛮腰。就是这个身影,让我找到了熟悉d感觉。
以前来休斯顿,不是去太空城就是去能源走廊。休斯顿城虽然很大,总给我乱的感觉,再加上德州牛仔彪悍的名声,一个人走着,心里总是慌慌的。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切好像都变了样。这里是休士顿市政府前面的广场,看着有很熟悉的感觉,比如西班牙的马德里广场、华盛顿特区的倒影池、等等,总觉得休斯顿的建筑创意麻麻。看到这些建筑的惊讶倒是没有了,因为国内的城市现在也是高楼大厦密布。最近不是在讨论城市的天际线吗?看这里的天际线,他们并没有从曼哈顿的城市建设的教训中学到什么。休斯顿与美国的其他大城市不同,比如纽约、比如波士顿,甚至芝加哥,它缺乏那种带着欧洲贵族气的大厦,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
但是,从每一栋高楼走过,都看到这样的消防水喉标志,忍不住拍下来,石油之城休斯顿,安全意识很到位。当然,还得依赖大众意识到位,不要随便乱动。
看看休斯顿的天际线,感觉这个城市的断代可以通过摩天大楼的高度来判定。休斯顿市的发展从来不是渐进的,都是勃兴的,主要跟石油有关。德州是个石油大州,很多石油大亨都是从德州起家的。最早的高楼是上世纪的初叶,德州发现石油的开始,再一波是上世纪的石油危机,德州取得新的发展机会。最近一次应该拜中国所赐,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在2004年起大增,无形中推动了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前没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页岩气终于爆发,当然,对传统油气的需求也得以恢复。
好在这里博物馆还不少,上图是表演艺术馆,很现代,但是过年关门。
总算在市中心找到一座旧建筑,大概是上世纪初的。休斯顿的得名来自当年的德州共和国的总统山姆.休斯顿,德州共和国的时间与休斯顿建城时间差不多,1836年到1840年是德州共和国时期。德州外号孤星之州,是挺孤的,到现在都时不时的有人号称要德州独立。
在高楼林立的后面找到一个公园,在高速公路进城的高架路边上。这里,就是休斯顿最早建城之处。还留着几栋殖民地时代的建筑。不知道是不是重新建的,感觉很有可能。
初升的太阳穿过身后
的高楼照到这块草地上,是不是有几分德州牧场的感觉?
匆匆而过,我没有点开收听,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试试。
阳光下,月季花儿开着,虽说是12月底了,花儿依然开放。这里的气候,虽然这几天有点冷,前几天也下过雪。但是,当地人说上次下雪是跨世纪的时候了。休斯顿常年的平均气温是20度,接近亚热带城市。
把我吸引到这个喷泉水池旁边的,是这个牧羊犬的塑像,当时我看着它,好像它正在赶羊的样子,小步跑着的,很逼真。
公园里还留着几栋样板房,让大家缅怀一下当初的城市的样子。
甚至还保留了一个小小教堂。
我其实是想去中央图书馆的,逛了一圈,我回到图书馆里。图书馆前庭的树我很喜欢。
图书馆里的休息区,椅子看着就很舒适,自然的就坐上去。在里面不好意思照相,偷拍一个。
图书馆里竟然有两架子中文书,看了一下,主要是金庸的小说。在进门处还有一个展示架,有些休闲的书,基本是台湾作家,大陆的有余秋雨的几本。大陆有个现象很搞笑,说人文作家必提台湾,认为传统文化都在台湾,好容易出一个大陆的作家,先是捧得高高的,接着就拍砖拍的死死的。何必呢?一定要远来的和尚念好经?还是憎人富贵厌人贫?
扯远了,今天是跨年。祝有缘到来的朋友新年万事大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