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元节那天,周末。天气非常炎热,羊城就像一个大蒸笼。想起余荫山房,就呼朋唤友而去。
很早就听说余荫山房位居广东四大名园之首,却总是机缘不凑巧,加上路不熟,一直没有去成。这次预先在百度地图上做了功课,查好线路,还是几经曲折才找到正确的路径。
从广州市里出发,经华南快速路过番禺大桥,在南村那里从地面一层转左,经过华南新城和雅居乐花园,从桥底下过南沙港快线,再往前一个路口转左,转入乡村小路,就会看到余荫山房的停车场了。
余荫山房,在盛夏中容易引入歧想,以为是树荫浓密。不错,整个园子树影婆娑,绿荫深深,在盛夏中营造出一片绿色阴凉,确是消夏之佳处。不过,余荫确是中国文学传统的那个用法,来自祖先的余荫,荫子孙。偌大的园子,还有原先主人的后裔在活动。

余荫山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由清朝广东举人邬彬建造,为邬家居住和祠堂之所在。
没去余荫山房之前,一直认为中国园林精华在华东,苏州就不必说了,其他那些水乡都很不错。广东应该没有什么园艺文化,到了余荫山房才发觉自己错了。余荫山房在建造上绝对不输于同时代的的华东的一些园林。
建园子,实在是大费钱财的事,那个时候广州得益于海上贸易,看来有些人家还是很殷实的。

山房的正门,是很广式的,与陈家祠相若。这种大门,是不是广东特色?

余荫山房,建筑物分几个部分,一个是家祠、一个是住宅区、一个是花园。
和很多古老的广式大屋一样,邬家祠堂还兼有书塾的功能。开笔,是开始作文吧?
祠堂里只有大柱,没有隔断,图的是自然风。

盛夏里,广州的室外温度高达35度,一脚踏入余荫山房的花园,酷热顿时消退了些。游花园,感觉最珍贵的,就是花园里的这个玲珑水榭。
水榭当得起玲珑这个名字,四周绿水环抱,有特色的是铁条玻璃窗,没想到那么多年前的铁艺一点不过时,水榭内方砖铺地,布置着酸枝家具,很有中西合璧之效。

从外观,水榭是个八角形的亭子,端的是玲珑剔透,亭子外是一圈绿水,水外种植了各种岭南佳木和花草,
那些大树长的尤其是好,垂下的绿荫把暑气都滤掉了。


亭子里时古朴的酸枝家具,坐在椅子上,放眼看过,每个窗户都是一幅画,夏天,窗户都开着,虽然我们进入时无风,却一点暑气都感觉不到。
徘徊在亭子里,有点舍不得离开。消夏读书,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地儿!





花园里花草树木真多,开的也好。







尤其有意思的,是里面还有个小姐楼,就是古诗里说的绣楼,只供女眷。
红楼梦时代,玻璃还是稀罕物件,这里,各种玻璃窗的花样可不少:







名园匠心,你看,一个小水管都用了心思:就跟一条竹子似的。





建于清代的余荫山房,其实也借用了来自西方的玻璃制品、和百叶窗等西方建筑构件,使得小楼更显新潮,这种新潮,今天看来在中西合璧方面添加了住宿的舒适性。












这个蓝玻璃,有个说道,从房间看出去会有冬季的效果,你看看?
余荫山房,夏日里的好时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