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致青春的男版,不能重女轻男,当然要看。看了之后,还要评论一句,果然帅锅一群。
一直听说黄晓明不会演戏,所以没有专门找他的片子看,这次看片子,一开始楞没认出来。成东青的土样,还真有点那么回事,以后不能说晓明不会演戏了哦。北影看来是有两板斧,木头也雕出花来了,还是很精致的花。
这出片子,注定票房不会差的,先不说演员的大卡士,但就过去二十年,上过新东方的课的学生和家长有多少,就知道会感兴趣的人有多少。先说段旧事,那年在英国开学第一天,去银行开户的时候碰到一位小师妹,新生开学头一回见面,共同点没啥可聊的。小师妹上的是那时英国最好的MBA课程,问她GMAT考多少?说出一个数,那都差不多满分了(GMAT在国内开考没多久)。靠,我们几个说,你还是人不是?我们连雅思都没考满分。小师妹为了争取做人的资格赶紧解释,她大学毕业后专门到北京新东方培训了半年。后来听说,新东方的教父单词量有好几万。再后来,新东方的分校开的全国都是了。
这样的一个励志故事,编成电影应该好看。就如前几天我在微博上发的牢骚那样,为啥过去二十年,都要由台湾的教父来教大陆人民如何做生意?从余世维、郎咸平到李开复,难道大陆没有成功的企业家?这出中国合伙人满足了我的愿望。只不过,导演是香港人。
据说,好莱坞有一类型电影叫商战片,比如社交网络、比如华尔街金钱夜不眠。这类电影,经常是充满辩手、充满商业的尔虞我诈。从这个角度讲,这出戏温情的很,非常的小清新。也许是香港的导演,对成东青这种前辈北漂承受的痛苦挖掘还是不深。对那种从中国八十年代走过来、有梦想、有努力就有希望的青春激扬也没扬起来,更有甚者、原题目所含的、在中国背景下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冲撞和形成也揭示不够。
不过,这出戏讲了兄弟情义,这是最出彩的部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发行方把它定位成男版致青春的原因。只是,这样的定位,格调就低了。
当然,从电影技巧来讲,这出戏要比致青春成熟,沉稳、内敛、流畅,从头到尾的风格的统一,三个演员三个突出的个性,都非常好。可我还是更喜欢致青春的有点青涩、有点跳跃,有点义无反顾,中国合伙人,始终有种隔着皮袄挠痒的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