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那绿色原野上的橙色小屋,美吧?
尽管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尽管经历了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尽管我们都走进了互联网的时代,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仍然是令人向往的。
只是,在互联网的年代,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可能更贵。我们好像走进了悖论:互联网的产生本来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人在家工作,降低全社会对资源的消耗。但要寻找一个能满足现代社会工作要求,同时又可以过上自己喜欢的田园牧歌生活的环境的处所,那要付出的代价更高。
不信?跟随斯旺夕照到这里来看看:

走过这条小桥,我们就走进了位于荷兰西北部的羊角村。正是日落时分,荷兰的乡村与中国的乡村还是有点不一样,我们的乡村,怎么说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个时候应该是炊烟四起,牛羊归家的。这里,不见炊烟。
也难怪,这是荷兰,都用电和天然气了。
不见炊烟的小村也不失其美丽,进村一看,真真的处处小桥流水,令人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华东水乡。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个村名,羊角村,确是有羚羊挂角的清丽洗脱。
不过,在万里之外玩顾名思义是危险的,经打听,原来这个地方之前是个大沼泽地,水下盛产可以生火取暖的泥煤,就有很多人来这里采煤,把沼泽地挖的到处是坑。后来采煤人通过集中治理,把坑坑洼洼的地方开挖成一道道的水道,可以行船,水道之间的泥地经过排水就变成了宅基地,采煤人就在上面因陋就简的盖起了草房子。草房子很简陋,屋顶就是用当地盛产的芦苇做顶的。
而在挖泥清基的过程中,这里挖出来大量的羊角,羊角村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关于羊角的来源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气候原因或者洪水暴发淹没羊群,另一种说法则是说成吉思汗的大军曾经驻守过这里,羊角是他们宰杀的羊儿留下的。
无怪乎我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总感觉到似曾相识的,那年在郊外看见的楼房让我想起北京百万庄那一带的房子,羊角村又让我想起江南水乡。难道郭靖来过?

随着泥煤资源的竭尽,羊角村曾经有过一段沉沦的日子。后来,有喜欢田园风光的人寻到这里,喜欢上这里的羚羊挂角,又开始修复这里的房子。重建后的房子,保留了用当地芦苇做屋顶的风俗。

游羊角村最惬意的方式是坐游艇上,就像你到了绍兴要坐乌篷船一样。
所有的房子都依水而建。

这个旧磨坊改建的小屋,房顶的风车都拆走了,可惜。

坐着小船,穿过一道道的小木桥,两边的美景目不暇给。


这是我拍的最喜欢的照片,很有点陈逸飞的油画感吧?


游羊角村,会情不自禁的留意到,尽管每栋房子都不相同,但都有个共同的草屋顶。







你看那个正在换草扎的人。据说,这些草铺成的屋顶可以用到四十年不坏,但是荷兰还是靠海边的国家,大风吹乱了屋顶不能总学杜甫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因此屋顶也要经常收拾的。现在住在这些草顶屋子里的都是我们现在讲的金领,苇草也随之身价大为提高。想想当年,杜工部也算是金领吧?不是最近有人考证出杜甫草堂其实造价不菲吗?

就是这些茅草,现在比我们的15元一斤的白菜贵多了。因此,想过田园牧歌的人真的要先准备好钱袋。

悠游的鸭子。

晚归的老人。

踩滑板的小孩。


水道弯弯,把我们带到一个大湖,湖上芳草凄凄。


水鸟自由的飞翔。



各式的餐厅和咖啡厅。



通常,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大家会说,引起我归农之意。
但是,真的是归不起呀。我只能象云一样飘过羊角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