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西兰】Arrow 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2010-11-06 11:25:45)
标签:

杂谈

旅游/见闻

斯旺夕照

新西兰

皇后镇

箭镇

arrow

town

黄金热

矿工

分类: 在南十字星下

      风光优美的新西兰,是令人见之忘俗的土地。而令我感慨万千,心潮久久不能平复的,只有箭镇--Arrow 镇。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箭镇,在新西兰南岛皇后镇的东北方21公里处。假如把皇后镇比作我们的丽江的话,箭镇就是束河。箭镇是皇后镇的卫星镇,这里的生活比皇后镇更简单,更保留着旧时代的痕迹。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今年,在当地初秋时分,我们来到箭镇。箭镇,就是在这样的群山后面,因为从那树荫深处流过的箭河得名。与皇后镇相比,这里的阳光穿透力更强,尤其在清晨,树上的叶子都变成了金叶子。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金子,是的,箭镇是一个因为黄金而兴起的小镇。

     在第一批英国殖民者来到这里两年后,有人在箭河里淘到金沙,金子的追逐者闻风而来,那是1862年的事了。当时,这个街上很热闹,到处是淘金人。黄金热褪后,小镇曾经一度衰退到只有150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旅游热逐渐又把这里唤醒了。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箭镇,就是在大山的环抱中。只有这一条大街,也许说村更准确些。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感觉房子更新了,街上的店铺总类更多,不信你看看: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这是我走进箭镇见到的第一家小店,卖面包的,一家人正在门前各干各的事,一派生活气息。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现在的箭镇,已经建成一个休闲圣地,到处可以看到咖啡座,我们到这里的时候,有些游客才刚起来进早餐。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嘻嘻,房地产业也很热。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也有捯饬得很现代的画廊。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小镇的娱乐节目看来也蛮多,看看这些牌子:

       我本来是拍这个药店走廊上的光线的,回来后发现这个路牌更有意思。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小镇随处可见的盆景和雕塑,和很有特色的客栈。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这片草地,是村里的公共绿地。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这个红色的电话亭,一下把人带回当初的殖民岁月,先民们把它建成英国范儿了。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见到这里的骑楼使我们想起广州的骑楼来了。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我在大街上拍啊拍的,今晚整理照片的时候看到这张,后悔得要死啊,这样绿绿的石头,当初怎么就没有想起进去捡个漏哇。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这是一条横巷,右边的房子,让我想起北京的老房子。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这个边上摆着英式邮筒的房子,是箭镇里真正古老的原物,老邮政局。先看张远景。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我从这个邮局走过去的时候,有一对老人在那里读导游书。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我从那头走回来的时候,是个帅哥在看书。不变的是明媚的阳光。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就让我们再欣赏一下Arrow Town 的斑斓的色彩吧。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镇上有个博物馆,据说是这里最小的博物馆,但藏品不少,每年轮流展出。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今年是中国矿工的一个专题,以下的报纸,就是介绍一个早期来到箭镇的采金人,看看当年的箭河,这个徐先生是个幸运儿,到现在他们家已经在新西兰经营了六代了。看看他的名字,可见他是我们的广东老乡,肇庆、开平一带的人士。假如对广东旅游景点有点认识的话,他就是来自开平碉楼一带的人家。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这是当年他们的用品:淘金的设备,有点半机械化了。

     报纸报道,这家人后来去了旦尼丁,并且在那里生衍繁殖到第六代了。

     展品中还有广彩。作为岭南土著,我知道我们有很多金山伯、台山客。突然在异乡看到他们的事迹,有点好奇。现在国家强大了,各国也开始正视华人的贡献了。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这个徐肇开先生,原来不是矿主、矿工什么的,是开钱庄,负责汇钱的: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看看这个,那个时候,我们的海外侨胞们、广东老乡就知道讲“和谐”了。和气生财啊。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看了这个展览,才明白为啥在小镇上好像能看到不少熟悉的中国元素。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在小镇外,有一个专门保留的中国人定居点。在秋日的阳光下,在斑斓的秋叶忠,这小屋好像仙境一般。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但是,当我走进去看的时候,这个房子,是小镇上最低矮的房子,里面光线非常昏暗。和刚才我们进去的小店完全不一样。那里的光线都无法照相。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只好给大家照一张这个,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我们第一次来,是个阴天,看到的是这个: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这些,才是真正的矿工,据介绍,前前后后来到这里的中国矿工有8000人。他们大多数是1860's 到1890's来到这里的,很多是来自广东一带的农民。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上图中右上的照片介绍:我们上面看到的,是整个中国人聚居点中最大的建筑和当时华人社区的中心,是家小店铺。其他的单身的矿工,他们住的是非常简陋的工棚,就是这些人,他们创造了当时整个箭镇40%的黄金产量。而他们拿的只是劳务费。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这里介绍的是:黄金热退潮后,这里的中国人有三种出路,一条是回国了,他们来的时候就没准备做定居者,挣到钱就回家了。就像我们的开平碉楼,还有我们台山的老城,很多是下南洋打工的人的血汗钱拿回去建的。这里没提到的是,他们回到的是战火纷飞的祖国,军阀混战的结果,这些回去的人基本就不知所踪了。

 

    留下来的人呢?我很佩服新西兰人的坦率,这里说到,黄金热退潮后,很多欧洲人都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是那些中国单身老矿工在这里(大概是没发财,无脸返家的人),因为少了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的歧视,他们就在此终老。但是,1898年新西兰颁发的老年金条例规定,这些中国老矿工不能享受。他们是靠工友的相互扶持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中国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思想,他们有家返不得。直到后来有发了财的老乡集资,帮助他们尸骨回乡。但是悲剧的是,1902年,有一条载着500多名老矿工遗骸回乡的船,竟然沉没在茫茫大海。

 

    第三条路,就是她们与欧洲人结合,逐步融合到当地的社区。这部分人,以女性为主。

【新西兰】Arrow <wbr>镇,秋色斑斓下的如烟岁月

      再近看一下这个小店。门口仅人头高。假如你到箭镇,你会看到,这个房子是远离小镇中心的。因为那时的英国人把中国人不放在眼里,我们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输了的。 

 

    和我一起旅行的香港女子看了这个出来,鼻子都是红的,用掉了好几张纸巾。

 

    我的流落异乡的同胞哟,假如你们灵魂有知,请今日回广州看看,看看为迎亚运打扮一新的羊城,看看我们身壮力健的运动健儿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